第 2 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1 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2、知道原子组成分子时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3、认识分子微粒的大小、质量的数量级。2 学情分析学生学完模型与符号之后,有进一步了解微观世界的兴趣。同时本班学生基础较差,打算从复习入手,从感性到理性,从宏观到微观。3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物质的不同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知道物质构成与性质的关系。难点:认识微粒的数量级的大小。4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 1【讲授】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2、知道原子组成分子时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3、认识分子微粒的大小、质量的数量级。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知道物质的不同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知道物质构成与性质的关系。难点:认识微粒的数量级的大小。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用橡皮泥和牙签让学生制作分子模型实验:称量米的质量教 学 预 设 调控对策【复习】你对分子的了解有多少?--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引入】分子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分析】水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水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原子构成。由这个实验还可以知道: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介绍】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历程。(资料打印)我们用模型来认识分子、原子,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结论】一、物质--分子--原子宏观--微观----物质组成的层次性【了解】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金属由原子构成;石墨由碳原子组成;--说明哪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和固体非金属二、不同种类的物质【思考】不同物质的模型(1)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2)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网状,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成层状,足球烯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球状。重点讲解:金刚石和石墨在性质上的区别:物理性质上:硬度、导电性、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上:一样。【举例】科学家做过的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充满氧气,分别放入金刚石和石墨,结构都生成唯一的产物--二氧化碳。三、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半径的数量级在 10-10 米。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 10-26 千克。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认识】不同的分子和原子质量。【学生活动】感受 10-27 千克质量大小。称量 1 克米,数出米的粒数。体验使用符号与建立模型的思想4 教学过程学习过程: 【引入】回忆以前学习中,曾用用过的符号(略)。【讨论】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符号?用这些符号来表示实物?板书一、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引语】除了符号,我们还使用模型,请举例。 如地球仪、细胞模式图、眼球模型等。【讨论】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模型呢?【补充】元素符号的记忆和书写。【引入】在我们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