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社会心理学.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闽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作业姓名: 学号: 101207252 系别: 管理科学系班级: 10 人力 2班指导教师: 师 2013 年 12月 15日 1 一、 PAC 理论的认识(一) PAC 理论 PAC 理论又称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理论、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由加拿大心理学家 Eric Berne 于 1964 年在《人们玩的游戏》( Game People Play ) 一书中, 提出了这个著名的理论。他将传统的理论加以提升创立了整套的 PAC 人格结构理论。是一种针对个人的成长和改变的有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二) PAC 人际交往理论无论人们是以坚决还是非坚决的方式相互影响,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作出回应时, 存在一种社会交互作用。这种对人们之间的社会交互作用的研究叫做交互作用分析。这种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取这三个间的第一个英文字母, Parent (父母)、 Adult (成人)、 Child ( 儿童), 所以简称人格结构的 PAC 分析。“ P-A-C ”理论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 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 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份。“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 估计各种可能性, 然后作出决策。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 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儿童”状态象婴幼儿的冲动, 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一会儿逗人可爱, 一会儿乱发脾气。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 其行为表现为遇事畏缩, 感情用事, 喜怒无常, 不加考虑。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我不知道……”。根据PAC分析, 人与人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状态有时是平行的,如父母-- 父母,成人-- 成人,儿童-- 儿童。在这种情况下, 对话会无限制地继续下去。如果遇到相互交叉作用, 出现父母-- 成人, 父母-- 儿童, 成人-- 儿童状态, 人际交流就会受到影响, 信息沟通就会出现中断。最理想的相互作用是成人剌激-- 成人反应。 2 (三) 交互作用的类型交互作用( 语言、动作或非语言信号的交换) 可以是互补式的或非互补式的。在公开交互作用中,如果发出者和接受者的心态在回答中仅是方向相反,则交互作用是互补式的。如果用图表示发出者- 接受者的心态交互作用的交互模式,线是平行的。在这种关系中,主管对员工说话就象家长对孩子一样, 员工的回答就象孩子对家长一样。例如, 主管说:“ , 我希望你停下手中的活, 赶快去供给室把为我准备的箱子取回来。”员工回答道:“我不想去, 因为我很忙;但既然你是我的上司,我不得不去取。”如果主管以家长对孩子的模式开始交流, 员工往往会以孩童的心态作出反应。不幸的是, 传统的上级- 下属式关系往往会导致家长- 孩童式的交互作用, 特

社会心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yinyzha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