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在华东师大出版社的语文教材第二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古代的山水名篇。2、《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是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唯一一篇自读课文。3、本文是一篇优秀的游记,作者巧妙地将写景抒情与议论结合在一起。写景有条不紊,说理深刻透彻。二、学生分析1、七宝中学是上海市的重点中学,学生普遍素质都不错。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十三四岁,好奇心、求知欲都颇旺盛,而且也都具有了一定的深入思考能力,这对理解文章后半部分作者的议论有很好的帮助。前几篇游记的学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所以接下来的学》(学生学完此课后的问题和障碍)三、教学目标1、读懂文章,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并且能够练习以前学习的古文词语进行归纳总结。例如:“之”的用法有几种。2、掌握“游记”这种题材的写法,能够鉴赏品读,并能够尝试写作一篇叙议结合或者寄情于景的游记。3、能够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感情和作者得出的结论,并能够将之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学习中。目标提出是以上面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为依据的。目标1提出归纳总结这一较高要求的提出,是以学生们的综合素质都较高提出来的,因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要求他们有扎实的基本功底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这是属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目标2提出要掌握“游记”这一文言体裁,因为“游记”是我们选入中学课本占有很大比例的一种文学样式,作为一名高二学生,经过初中三年及高中一年的的学习训练,应该要对这种体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感知能力。这是属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目标3的提出是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理解并主动去思考作者提出来的世上之事“志”、“力”、“物”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让学生认可并学会“深思熟虑”的治学态度和人生态度。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2、教学难点:文章写景与议论的巧妙结合。五、教学时间二课时六、活动方式分小组讨论七、教学流程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学过的游记文有哪些有些同学可能会错误的把《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列入明确本文文体,让同学们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关于游记的知识二、听录音6放录音,请同学们注意字词读音、注意文章断句估计对“华”、“父”等字的读音有疑问。在文章一些语句的断句上可能会出问题正音,无物以相xiàng)之   何可胜shēng)道也哉 长乐王回深父(fǔ)帮助读通全文,: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三、提问题找主旨理清文章思路①教师指出: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试参照此例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①学生可能说出多种答案,可以稍加讨论。对不确切的答案应作一点分析,例如“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一句是就仆碑而言,不过是信笔拈来,与游洞无关。①讨论后应确定,“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句是全文主旨的概括。通过学生们讨论明确文章的主旨2作者此次游褒禅山的主要目标是游洞,他的主要感受是缘此而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42605778
  • 文件大小64 KB
  • 时间2020-10-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