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资产评估概述【要点】资产评估专业服务及特点(内容可能改写)、经济技术原则 。作用、工作原则、价值与价格一、资产评估的概念“评估机构及其评估专业人员根据委托 对不动产、动产、无形资产、企业价值、资产损失或者其他经济权益进行评定、估算,并出具评估报告的专业服务行为”。评估主体(机构及专业人员)、客体(评估对象)、法律性质(委托专业服务)、内容及成果(报告)。资产的基本特征(没有会计概念中的“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理解删)(1)资产必须是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拥有或支配的前提条件)。资产的产权是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权利束,并且具有可分解性,通常包括对资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资产评估中的资产边界应当以经济资源的控制权为依据。(2)具有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潜在能力。其价值取决于其能够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3)资产的价值应当能以货币计量。二、价格与价值——具体见第二章劳动价值论:使用价值和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效用理论:价值由边际效用决定(主观评价)。有用性(内容)和稀缺性(大小)均衡价格理论:边际效用决定需求,生产费用决定供给。效用解决短期定价,成本解决长期定价。成本、效用、供求共同决定价值。三、资产评估原则工作原则:独立、客观、公正性—— 具体见第九章。经济技术原则:(2+2+2+1)市场法:替代原则(注意买方与卖方)对具有相同效用的物品,必定选择价格较低的;在价格相同时,必定选择效用较大的。在同一市场上,具有相同使用价值和质量的商品,应有大致相同的交换价格。买卖方选择。保证评估公正性(比如设备询价时应选市场上平均价格)供求原则(均衡价格理论): 在均衡价格中,生产费用(成本)和效用是影响价格的两个均等因素。收益法:预期收益原则资产的价值应当基于其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决定 ,是判断资产价值的一个最基本的依据 。贡献原则(源自边际收益原理)各生产要素价值的大小可依据其对总收益的贡献来衡量。适用于构成某整体资产的 各组成要素资产的贡献 ,或是缺少该项要素资产将蒙受的损失 。最髙最佳使用原则(源自价值理论): 法律许可、技术可能、财务可行。评估时点原则(评估基准日)评估师的价值意见为该时点的价值意见 。固定时点,使资产评估得以操作,同时又能保证评估结果可以被市场检验。外在性原则“外在性”会对相关权利主体带来自身因素之外的额外收益或损失 ,从而影响资产的价值(或交易价格)。如房屋周边开发的程度、环境状况等因素与房屋本身的所有权无关,但对房屋价格有重要影响。四、资产评估的基本作用市场自动调节——部分商品难以定价、市场失灵——需评估。反映和揭示资产的价值是资产评估的基本作用。 (估值)第二章 资产评估的基础理论要点:供求理论(影响因素及方向)、市场结构和有效市场。 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一、劳动价值论理论过程:威廉 配第《赋税论》,第一次提出。亚当斯密《国富论》、大卫李嘉图,马克思。商品两要素原理(使用价值与价值,对立、统一)使用价值,有用性。自然属性,兼具多种,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格转换需依赖市场—交换。交换价值,买卖相交换的属性。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分别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决定,以此为基础进行商品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作用:调节社会资源分配;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二、效用价值论理论过程:庞巴维克,最全面。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增量。递减规律:同一种享受的量就会不断递减,直至最终得到饱和。随着商品和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递减的速度不断增加。也就是说,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 。商品价值来源:主观价值(有用性和稀缺性),主观评价价值量的确定:最后单位物品的主观评价。由边际效用决定(有需求和供给关系决定大小)规律:价格由市场上无数买者和卖着的竞争形成。三、供求理论(一)需求理论影响因素:商品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对商品价格变动的预期、其他(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年龄,政府的消费政策、社会文化习俗等。)需求曲线:①需求量与市场价格成反比 ②是一条由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③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作用。特殊情形:吉芬商品(劣质商品)、凡勃伦效应(奢侈品)(二)供给理论影响因素:商品的价格、与其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生产商数量、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对商品价格变动的预期、其他(政策等)供给曲线:①供给量与市场价格成正比。 ②“供给
资产评估基础--考试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