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课外活动一般了解,适当注意填空、选择等题型第一节课外活动的含义及特点一、课外活动的含义(填空)课外活动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在我国古代,已经出现了课外活动这一教育形式。《学记》中记载:“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所谓“正业”就是指的课堂教学,“居学”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即是说,受教育者在课堂学习之外,还要进行与课堂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二、课外活动的特点(填空、选择,10年考题)1、自愿性2、自主性3、灵活性4、实践性5、开放性6、综合性1、自愿性(兴趣性)学生参加活动不像课堂教学那样,一般要遵循教学计划的统一规定,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活动的内容、形式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富有吸引力,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2、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较,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富有成效的课外活动,大多是学生在教师和有关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下独立组织、自主开展的。可以说,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他们是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对学生活动的组织和辅导起着重要作用。3、灵活性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和课程表进行的,有相对稳定的内容和形式。课外活动,无论是活动的内容,还是活动的形式都体现了灵活性。活动的具体内容是根据课外、校外活动的目的,从现有设备条件、辅导教师的特点、能力以及学生的不同需要出发确定的。活动的组织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小组活动,群众性的调查参观、竞赛讲演、个人活动等,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4、实践性课外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在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通过自己设计、动手获得,那些经由辅导教师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可运用到实践当中来验证它的科学性,这样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5、开放性与课堂教学相比较,课外活动另一个特点是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凡是符合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开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更接近现实,富有新鲜的气息。因此,课外活动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生活领域,比课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6、综合性课堂教学是按学科进行的,而课外活动则是以活动为中心进行的。因此它能为学生提供同时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多方面的智力才能的机会。即使是学科性的活动也不同于课堂教学;它更注意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第二节课外活动的意义与任务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选择),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它对解决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等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课外活动的意义1、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2、课外活动是对青少年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3、课外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4、课外活动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1、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正在成长和发展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在课外、校外活动中,由于不受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限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阅读各种课外读物,收听广播,参加各种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广泛接触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吸收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第十章课外活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