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知识点高一化学模块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 2Na+O2 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O2 ↑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2NaHCO3 △==Na2CO3+H2O+CO2 ↑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 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Na2CO3+CO2+H2O=2NaHCO3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后剩余的钠粒可放回原试剂瓶中 B .用一般的化学还原法不能制取金属钠 C .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钠存在 D .钠在自然界中燃烧生成氧化钠取一小块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钠先熔化②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得到浅黄色固体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④⑤ D. ①③④将一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 .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 .钠停留在煤油层中不发生反应 C .钠在煤油中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 .钠在煤油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跳动下图 A、B、C、D、E、F 六种物质中除 D 为单质外其余均是常见的化合物,E和F 的水溶液均呈碱性,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B、D 的化学式 A,B,D。(2)E 和F 可相互转化,图中己标明 F向E 转化的关系,请写出 E 转化为 F 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H 2O CO 2 Na 2O 2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必修一知识点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2Fe+3Cl2 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 2Cl2+2Ca ( OH) 2=CaCl2+Ca ( ClO ) 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 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 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 Ca( ClO ) 2+CO2+H2O=CaCO3 ↓+2HClO 当不慎有大量 Cl 2 逸出污染周围空气时,可以用浸有某种物质的一定浓度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该物质适宜采用的是()A. NaOH B. NaCl C. Ca(OH) 2D. Na 2 CO 3 矿泉水目前已成为人们常用的饮料,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矿泉水出售,为辨别真假, 可用下列的一种化学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 A .酚酞试液 B .氯化钡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银溶液下列物质中只含有 Cl 2 分子的是() A .氯水 B .液氯 C .盐酸 D .食盐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2)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①; ②。(3) 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或者②?。(在阴凉处置于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保存。氯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溶液碱性减弱;过量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使溶液变成无色; 向无色溶液中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若不再出现红色, 应为原因②,若再出现红色,则为原因①。)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 n( mol )= N/N(A) 2. 物质的量 n( mol )=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 n( mol )=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n( mol ) =cV 五、胶体: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 1~100nm 之间的分散系。 2. 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②聚沉③电泳④布朗运动 3. 胶体提纯:渗析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 定义: 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②性质:能否导电; 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②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