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儿科学试题1+2(儿科医学大全)资料.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4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7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章儿科基础复习要点第一节绪论一、儿科学特点(一) 基础医学方面 1. 解剖小儿从生命开始到长大成人, 整个阶段都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在外观上不断变化,如体格发育指标的增长,身体各部位比例的改变,骨骼发育等均有一定的规律; 内脏器官的大小、位置, 以及皮肤、肌肉、神经、淋巴系统等均随年龄增长而变化。这些变化,年龄愈小,与成年人的差异愈大。 2. 生理生化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各系统器官功能渐趋成熟,当其功能尚未成熟时容易罹患某些疾病。不同年龄的小儿有着区别于成年人的不同生理生化状态。 3. 营养代谢小儿年龄越小, 生长发育越快, 代谢越旺盛, 因而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水和能量的需要量相对地都比成年人要大,但胃肠消化功能又不成熟,故极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缺乏。一些先天性代谢缺陷病也大多在婴幼儿期发病。 4. 免疫人类免疫系统的发生发育始于胚胎早期, 到出生时尚未完善。小儿皮肤粘膜娇嫩,淋巴系统发育亦未成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不如成年人健全,防御能力差,特别是婴幼儿,处于生理性免疫低下状态,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5. 病理小儿发育不够成熟,对致病因素的反应也与成年人有差异。相同的致病因素在不同年龄的机体可引起不同的病理改变。(二)临床医学方面 1. 疾病种类小儿疾病谱与成年人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成年人的绝大多数疾病在小儿均可见到,但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则随年龄的增长发生改变。另外,新生儿期的疾病为小儿所独有。成年人的许多慢性疾病多发病于小儿时期。 2. 临床表现婴幼儿患急性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时,常起病急,来势凶,病情重,缺乏局限能力,故易并发败血症,并常伴有呼吸、循环衰竭,水、电解质紊乱或中毒性脑病等。病情发展过程中易出现反复,波动,变化多端,易致恶化,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才能及时处理。新生儿及体弱儿患严重感染往往表现为各种反应低下,并常常缺乏定位性症状和体征。 3. 诊断小儿各年龄阶段患病种类和临床表现等都有其独特之处,故考虑临床诊断时应重视年龄因素。年幼儿因不能自诉病情, 故应向家长详细询问病史,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早期作出确切的诊断和处理。 4. 治疗小儿因免疫力低下,机体调节和适应能力较差,故在患病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有时可见几种疾病同时存在,因此除针对主要疾病进行治疗外,还应注意处理并发症。细致耐心的护理和一般支持疗法也非常重要,这对病儿的康复常常起到很大的作用。小儿用药包括药物选择、剂量、方法都随不同年龄有其特点。 5. 预后小儿患病时虽然起病急, 来势猛, 病情重, 发展快, 变化多, 但如诊治及时、准确、恰当,病情好转恢复也快。小儿时期各组织修复能力较强,治愈率较高,后遗症一般较成年人少。但年幼、体弱、危重病儿的病情变化迅速,年龄愈小,病死率愈高。 6. 预防加强预防措施是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环节。二、各年龄分期和各期特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特点,小儿年龄可划分为以下各期,但生长发育为一连续动态变化过程, 各期之间并没有严格界限, 而且相互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一)胎儿期从卵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 在母体子宫内约经过 40周( 从受精开始算起,约为 280 天) ,若从末次月经第 1 天算起为 42 周(约 294 夭) 。最初 8 周为胚发育期, 如受内外因素影响、发育受阻,会导致各种先天畸形。 8 周后至出生为止,以组织及器官的迅速生长和功能渐趋成熟为其特点。(二)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 28 天内,称新生儿期。围生期又称围产期,国内采用的定义是指胎龄满 28 周(体重≥ 1000g )至出生后 7足天。(三)婴儿期出生后满 28 天到满 1 周岁为婴儿期。这个时期为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因此需要摄入的热量和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需要量特别高,如不能满足需要易引起营养缺乏。但此时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够完善,与其高需求产生矛盾,易发生消化与营养紊乱。提倡母乳喂养和合理的营养指导十分重要。婴儿期抗病能力较弱, 易患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需要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完成基础免疫程序,并应重视卫生习惯的培养和注意消毒隔离。(四)幼儿期 1 周岁后到满 3 周岁为幼儿期。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尤其在体格发育方面。活动范围渐广,接触周围事物增多,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语言,思维和应人应物的能力增强, 但识别危险的能力尚不足,故应注意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饮食已从乳汁转换为饭菜,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故需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此时接触外界较广,而自身免疫力仍低,传染病发病率较高,防病仍为保健重点。(五)学龄前期 3 周岁后到入小学前( 6-7 岁)为学龄前期。体格发育速度又减慢,达到稳步增长,而智能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学会模仿,

南方医科大学:儿科学试题1+2(儿科医学大全)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