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百年知府 素有千年古城,百年知府的洮南市,地处八百里瀚海、科尔沁草原右翼。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历经汉,直至晋南北朝,东胡、鲜卑、女真以及汉等民族寄居于此。由于与中原文化的广泛接触,经济和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迅速地发展起来,到十九世纪末二十初,已发展成为辐射蒙、、、重要的商品集散地,1904年,清王朝在这里设府,统管五县。1915年北满、南满兴修四洮铁路和洮昂铁路,更促使洮南经济突飞猛进,商贾云集。东北军阀作霖、吴俊升、万福麟等曾在此镇守,现存的吴大帅府、天恩地局、德安禅寺等多为当时所建,成为历史的佐证。 吴俊生朔像 吴俊生墓 吴大帅府为原省督军吴俊生于1927年投资所建,,建筑风格为砖混结构仿欧式建筑。工艺乃磨砖对缝,外装修饰以圆壁柱,显得大方庄重,气势不凡。 让洮南人引以为豪的吴大帅府,是座建于1926年的三层砖混欧式结构的楼房,座落城区中心偏北的兴隆街和古树街交汇处。这里曾是商业最为繁华的中心,该楼建设的初衷就为商用楼,“升平里”、“七间房”、“老马市”有名的商业老字号,都与之一街之隔。“吴大楼”是当时洮南最高的商用建筑楼,集金银细软、绸缎、花纱、针锦织品、裘皮装饰、服装、鞋帽、百货等类商品于一处,直至70年代初,历时45年。虽历尽风雨沧桑,该建筑仍是庄重大方,气势不凡。 天恩地局始建于1906年的天恩地局,是扎萨克图郡王传至十二代乌泰时,他谎称办事方便,在洮南设蒙荒行局办事处,实则建其“王府行衙”,位于洮南兴隆东路北侧。该建筑仿造东、西王府和中旗图王府格局,耗资四万,占地6607平方米,1906年(光绪三十一年),清廷意欲开复乌泰的郡王爵,托借资奖励开边,鼓励垦荒,下谕恩赐光绪皇帝手书金匾一块,上刻镀文“天恩地局”四个大字。由此,这座蒙荒行局也就成了钦定的“天恩地局”。如今虽经百年风化雨蚀,其整个建筑保存完好。德安禅寺是洮南唯一的佛教寺院,座落于洮南城西关,1927年始建,历史上鼎盛时期,香火旺盛,信徒和游人络绎为绝,由于历史原因,几经破坏,僧人和信徒被迫远走他乡。1996年,经有关部门批准修复,并改名为“德安禅寺”。修缮后,该寺占地6529平方米,寺庙有2米高、重1吨铜像一尊,1米高铜制佛像10余尊,该寺庙现有僧人4人,寺院由寺庙管理委员会管理。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当地党委、政府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娱乐的需求,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努力提高城市品位,在短短的几年中,一个具有现代意识,又独具地方特色的景点应运而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位于市区西部,,设碰碰车、碰碰船、卡通城、激光战车等娱乐项目30余种;酒巴、迪厅、湖心餐厅、民间茶艺一应俱全,更有大佛、长廊、亭台、游湖等供人观赏的景点和休闲纳凉的场所。森林公园,又称林木对比实验基地,位于城南光明街南端,占地面积13公顷,投资270万元,该园林区栽植林木20个品种,6816株;设有园林小品一处,彩砖甬道交织,贯通东西南北;树木排列整齐、多样,极具观赏价值,更是闹市中难得的优雅、舒适的休闲场所。位于城市中心的百姓休闲广场,是市委、市政府将办公楼前的29200平方米的院落敞开,投资60万元改建而的民心工程。有草坪2900平方米,各种草坪灯、高杆灯240多盏。每当夜色来临,广场灯火辉煌,流光溢彩,分外怡人。河畔休闲走廊是集防洪与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开发旅游景点。大堤东起洮白公路,西至西大桥,,迎水坡采用预制混凝土板块护坡,被水坡采用彩色混凝土预制块护砌,堤顶为混凝土硬化路面,达到国家二级公路标准,马道为4米宽彩色方砖人行路,并设有路灯。整个工程建设共需投资3100万元。该走廊不仅是城市防洪的坚实屏障,也是城市美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古城洮南,有一条老街仍保持着百年前的风采。它象一部活页历史画卷,真实记录了洮南近代商贸的繁荣、战略要地的风貌,同时演绎了本该发生或不该发生的故事——这条老街就叫“兴隆街”。 兴隆街地处洮南市区的北半部,东西长2公里,宽20多米米。一百多年前,这里曾是东北及蒙的商埠中心和战略要地的象征。说它是商埠中心源于历史资料的考证。早在汉代,这里就是通往蒙古、俄罗斯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而洮儿河更是唐代北方少数民族去长安朝贡的必经渡口。丝绸之路驿站也好,朝贡的渡口也罢,总之汇聚落脚的人多了,必然产生商贸活动。洮南商贸的兴盛的确有古人播下的商种。而无论辽、金
千年古城,百年知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