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班级: 2011 级1班姓名:江运平学号: 201112041065 饮食与健康【摘要】:食物不仅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也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则是保障人类身体健康的不二法门。因此,学习并培养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人类的正向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饮食衡膳食、科学配餐【引言】:随着中的日益增强,人们对于饮食更为关注,单纯吃得饱已经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如何能吃得好吃的健康已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法国一位著名学者就曾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她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所以,吃什么与怎么吃的问题也就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了。正文: 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有非常大影响,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健康的重要措施。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⑴,居于首位的就是合理膳食。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寓医于食”的传统,食疗养生的理念被人民群众广泛接受。“饮食者,人之命脉也”⑵。则是明代医药学巨匠李时珍对膳食营养的健康作用所做的高度概括。人类吃的食物不外乎以下五类,第一类是谷物粮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第二类是动物性食物,包括富含动物蛋白质的瘦肉、禽、蛋、鱼类等;第三类是富含植物蛋白质的豆类,以及乳类和乳制品;第四类是蔬菜、水果;第五类是油脂。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包括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脂肪、矿物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此外,食物中还含有许多具抗氧化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⑾人体对不同的营养素需要量相差极大,蛋白质、脂肪每日需几十克,而微量元素硒、维生素 B12 每日仅需若干微克。营养学家把每日需要量在 1克以上的营养素称为宏量营养素、包括六大类 40 多种;将每日需要量从微克到毫克级的营养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称为微营养素。不同食物的营养素成分不同,如米、面等以淀粉、即碳水化合物为主;牛奶、大豆、鸡蛋、瘦肉以蛋白质为主;水果、蔬菜则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⑽食物间的千差万别要求我们想做到膳食平衡,营养全面,就一定要不挑食、不偏食。由于世界各、生活习惯各异,特别是农畜产品、鱼类等食品生产数量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食物结构。如欧、美等国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泰国为典型的素食结构;日本吸收东西方膳食的优点,植物与动物蛋白搭配比较合理,加之政府对膳食营养比例、食品构成、消费比重的重视,使日本人均预期寿命现在居世界前列。 20 世纪,营养学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平衡膳食的理论。所谓平衡膳食,就是“强调由多种天然食物组成的膳食,可提供人体基本的营养需要,在支持正常发育、保持合适体重,预防营养不良的同时,减少同营养过剩相关疾病的发生。”⑶平衡膳食的理论特别强调要避免过量消费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中有潜 5在不良影响的食品与营养素。而我们炎黄子孙自古就注重营养,在膳食结构上非常强调平衡、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的食物之间的互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善,我国人民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199 0 年17岁的男性青年比 1975 年同龄人身高增加 厘米,体重增加 千克,出生预期寿命也从建国初期的 岁上升到 70 岁以上。由此便不难看出合理的营
生命科学导论作业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