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主备人:(总第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文学常识2、背诵古诗二首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品读和诵读,理解诗的含义,体会诗歌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诗歌通过描绘景物,表达诗人情怀。重难点 熟读成诵,理解“坼”与“浮”的含义。理解诗的意境。合作探究,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感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2、出示教学目标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1、出示自学提纲。A、初读课文积累文学及字词B、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找出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赏析“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C、品析你觉得诗歌的哪一联写得最好?试作简要赏析。(“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表达的复杂情感)D、诗歌景与情有何关系2、学生自学。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3、教师检查学情,不指导、不提问、不干扰。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通过提问、板演、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问题。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2、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3、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B“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和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C、情感分析: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
古诗二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