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学诗歌散文《史》《汉》故事1汉乐府【乐府】乐府本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乐,是音乐;府,是官署;是官设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能是收集和编制歌词,配制乐谱。后来把它收集、编制的歌词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歌词”,简称“乐府”,这样它又是一种诗体的名称。2“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暴露战争罪恶反映人民生活痛苦描写家庭男女问题悲剧孤儿的啼泣病妇的哀吟3《东门行》——最富有斗争性和深刻地反映人民大众的痛苦生活的诗篇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帐欲悲。盎中无斗来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艰久居。”4诗句今译他愤然冲出东门,甚至真的不想再回头。可是,还是没有能够下定决心舍下这一切而去。于是回转来,迈进家门,却难过的忍不住要大哭。 看缸中,存米只有几斤,因头再看架上,一件多余的衣服也没有。 他拔剑又要向东门冲去,还未出门,孩子他妈牵着衣服啼哭不让走。她说:别人家想要大富大贵,我连想也不想,宁可与你平安度日,哪怕每天喝稀粥! 她又说:看在老天的份上,也看在我们年幼的孩子份上,现在你这样做是不应该的! 他大喝:住嘴!不去不行的!我现在去已经是晚了!长年艰难度日,你看我的头发白了多少掉了多少?也许我活不了几年了!5解析诗写的是一个被贫困所迫而欲铤而走险的男子,他本已不考虑后果,愤而出走,欲作为当时社会所不容的事,以寻求一家人的活路。但又放心不下,再回转家中,心情更加悲伤。他看到家里罐中无米,架上无衣。这就使他再下决心拔剑出走。善良的妻子不忍心丈夫去冒险,牵衣啼哭,动之以情,晓以利害。 最后主人公愤然表示,我头上的白发已渐脱落,再不能苦捱下去了。6短诗形象地揭示了人民起来反抗的过程。“他家”四句是妻子的劝阻,在迷信的说法中也蕴藏着她对丈夫的爱情。“今非咄行”三句是丈夫的答辞,说是斩钉截铁。咄行,是说咄嗟之间即行,犹言“咄嗟即办”,也就是马上就走。这首民歌曾为晋乐所奏,但添上了“今时清廉,难犯教言,君复自爱莫为非”一类封建说教,又抽去了“白发时下难久居”,换上“平慎行,望君归”这样一条“温柔敦厚”的尾巴,这就把一个逼上梁山的老百姓涂改成为后来一般评论家所说的“贫士”,大大地削弱了诗的意义。7女子:宁愿一家人忍饥受冻,也不愿丈夫外出冒险,传统妇女形象。丈夫: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不愿眼看着妻子儿女跟他挨饿,要出去闯一闯。8《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唏!秋风萧萧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9赏析运用前后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一位痴情女子的矛盾心理。以“闻君有他心”为界,前半部分描写了这位女子对郎君的一往情深及挚爱之情,后半部则表现了她对变心人的满脑愤恨。这前后的鲜明对比,反映了她对爱情的专注与真挚,但结果究竟怎样,诗中没有明说,在描述了这位痴情女子的矛盾心理后,诗歌将答案留给了读者。这样的结尾处理,既耐人寻味,同时也切合了诗中人物的性格,可谓恰到好处。10
汉代文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