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身安全保护令在司法实践中的完善与适用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近年来,关于家庭暴力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期一网络博主宇芽被家暴更是登上了《今日说法》,而宇芽的遭遇也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关于家庭暴力的问题更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反家庭暴力法》作为我国的第一部反家暴法,对家庭暴力问题在预防和制约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是我国法治进程的重要进步,其确立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更是被普遍认为是预防和惩治家庭暴力的有效手段,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已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应用。但我国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自身局限性也略有不足,本文主要针对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局限性进行分析,进而对完善我国的人身保护令制度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反家庭暴力法人身安全保护令局限完善人身安全保护令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是世界上公认的能保护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的一项有效的法律救助措施⑴。国外关于人身安全保护令在时间上早于我国,其立法现已较为完善。人身安全保护令最早出现于英国,英国《1976年家庭暴力与婚姻诉讼法》就首次确认了民事法庭具有发布制止家庭暴力命令的权力。我国在2008年之前并无关于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相关规定,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发布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是首次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律文献,直到2016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才正式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写入法律,意义十分重大。一、人身安全保护令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现状 2008年《指南》发布后各省市开展了许多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试点工作。2008年8月6日,我国第一份“人身保护令”由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人民法院签发。根据这份民事裁定,被保护人的人身安全将受到法律保护,未来3个月内,其丈夫不能继续对她实施暴力。“禁止刘刚殴打、威胁王贵芬”,“本裁定有效期3个月,本裁定送达后立即执行”。不可否认的人民法院的依法、适时、适度干预家庭暴力的做法,不仅达到了预防家庭暴力再次发生的效果,还因有效制止家庭暴力而使其中一些当事人的婚姻关系得以维持,家庭和睦促进了社会和谐,但是人身安全保护令作为一个较新的法律规定,在申请、审查与执行等方面中又不尽完善,正处于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时期。二、人身安全保护制度的局限(一)、代申请作用力低,有关措施不够健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代申请制度的前提条件是受害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受害人因遭受其他原因无法自行申请的时,代申请权才能适用,由于家庭暴力很多是发生在家庭内部之间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如果受害者不对外主动披露,外界相关机构或人士根本无从知晓,也就无从谈起由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員会、救助管理机构代为申请,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反家庭暴力法》规定的代申请主体代为提起申请的案例几乎为零。这就意味着代申请权这一项制度仅停留在司法理论层面,在实践中如果得不到具体的应用无异于形同虚设。(二)、没有明确的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举证困难《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
论人身安全保护令在司法实践中的完善与适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