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和尚民间“打和尚”的故事多有流传,但今儿个说的,既有佛家普度众生的菩萨心肠,又有浪子回头的人间美谈……滦州大觉寺的天王殿里,除了供奉着东、西、南、北四大天王外,在正对着山门的神龛里,还供奉着一尊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弥勒佛的左右各挂一块乌漆木牌,上面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笑口常开,笑古笑今世事付之一笑”,下联是“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关于这尊弥勒佛,还有一段传说呢。清朝年间,滦州城里有个做蜡烛生意的富商,叫海山。当年,他这名字是专门请高人给起的,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意。如今这“福如东海”基本算达到了,别看他四十岁刚出头,却将世间珍品吃尽穿绝,每天变着花样地找乐,都不知该怎么享受才好了,只是这“寿比南山”一直困扰着他,怎样才能长生不老呢?后来,海山终于打听到东北长白山上有位得道的方士炼出了长寿丸,能延年益寿,于是千里迢迢不惜重金购得三粒。那方士叮嘱他,此丸相隔三百年方可服用一粒,三粒增寿一千年。怎奈海山增寿心切,回到家竟将三粒药丸一口吞下,顷刻间,肚子里就好比翻江倒海,像是孙悟空在里面翻跟斗。海山做梦也没想到,这长寿丸竟成了他的要命丸。临死前,他只对独生儿子海猛子说了一句话:“没钱花时你就打和尚吧!”那年海猛子刚满二十岁,他没听明白父亲说的话是啥意思,心想:这么大的家业,我怎么可能没钱花呢?即使没钱花,我为何又要打和尚呢?父亲一定是被那长寿丸折腾的,说胡话呢!没过几年,海山的话得到了印证。由于海猛子从小娇生惯养、不学无术,办事又愣头愣脑,本来十拿九稳挣钱的蜡烛生意,愣是让他给赔黄了。后来,他就靠卖家里值钱的东西过日子,却依然大手大脚。正所谓坐吃山空,很快,家里除了他栖身的房子和一尊比真人还大的佛像外,再也没啥可卖的了。曾经锦衣玉食的海少爷,只有拿着破碗到大街上要饭去了。别小瞧要饭,里面也有窍门,人家专业要饭的,知道咋装可怜咋卖乖,混得好的,每顿还能见到荤腥,可海猛子活这么大,哪儿干过这事?他不会要饭呀,这不,都一整天了,他却连口饭都没吃上,饿得他两只眼睛冒绿光,瞅啥都想咬两口。这一饿,倒让海猛子想起父亲临终时留下的遗言:没钱花时打和尚。尽管现在琢磨起这话来依然荒唐,可落魄到这地步了,有枣没枣就先打它一竿子再说吧。海猛子正这样想着,对面还真的来了一个和尚,而且就像他父亲冥冥之中特意给安排的一样,这和尚个子比他矮一头,胳膊也比他细一圈儿,要打就打这样的。眼见这倒霉蛋已来到近前,海猛子也就不客气了,挥起拳頭照着和尚的面门打去,不料那和尚是个练家子——会武功,一把将海猛子的拳头攥住,顺势往怀里一带,紧跟着脚下一个扫堂腿,“哎哟……”海猛子结结实实地摔了个狗吃屎。钱没见着,眼前倒是冒出好多金星,嘴肿了,牙也掉了。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指着父亲的牌位就骂开了:“老糊涂,你怎么害我呀……”骂了半天,气出得差不多了,脑袋也就冷静下来,海猛子想:这爹肯定是亲爹,他活着时把我当成宝贝疙瘩似的,临死也没必要害我呀!思来想去,觉得还得按着父亲的遗嘱去做。第二天一早,海猛子直奔城北大觉寺而去。他心里十分清楚,大觉寺里都是文和尚,不会像昨天街上遇到的那个武和尚那样给自己一顿拳脚。海猛子来到大觉寺山门外,正好看到一个小和尚在台阶上打扫落叶,年龄也不过十五六岁的样子。海猛子悄悄来到小和尚背后,用尽全身力气猛推一把,那小和尚毫无防备,“哎呀”一声往前一扑,顺着台阶就翻滚下
打和尚-民间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