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教学设计.doc《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师:耿祥贵【教材分析】:“圆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以及圆的周长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面积的开始,也是后面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经历圆的面积的公式推导的过程,注重“转化”和“极限”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应用。【学情分析】: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对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但不少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由来(也就是推导过程)不够重视,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是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从而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策略基础。另外,当学生在研究圆的面积该如何转化时可能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毕竟学生没有经历过将曲边图形如何转化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我采用了学生试验、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的过程,逐步实现“由曲化直”的转化策略。【教学内容】:人教版(2013修订)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建立圆面积的概念。,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圆的面积”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和学习中建立转化、迁移以及极限思想,往往能使疑难问题化难为易,迎刃而解。4.,借助学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推理归纳等教学活动,让学生领悟到在学习与生活中,要学会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培养合作精神,感受讨论交流带来的探究乐趣,自觉养成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理念、方法】: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试验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经历的过程。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2、采用“问题情景—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实践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3、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重点】:实验操作,合作探究,推导出圆面积公式。【教学难点】:极限思想的渗透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特别是寻找新拼图形与与原图形之间的近似等量关系,这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所在。【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圆形纸片一张。【学具准备】:剪刀27把;白色硬纸板60张,8等份、16等份、32等份的彩色圆纸片各9份;问题卡片9份。【讨论分组】:60名学生,共分成9讨论小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1、情境引入。课件出示羊吃草的画面,师:"一个放羊娃将一只小山羊用一根绳子把它拴在木桩上。问题:(1)小山羊最多能吃到多大面积的草呢?(2)羊能吃到草的部分是一个什么图形?师:要知道小羊最多能吃到多大面积的草,其实就是圆的面积。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认识和圆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2、认识圆的面积3、教师出示圆纸片,问:①“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什么图形?”②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用手示意一下,哪部分是圆的面积?③谁来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