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初步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初步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就是这个锐角的正弦的定义, 并会根据已知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求一个锐角的正弦值。2、 数学思考:在体验探求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的过程中,发现对同一锐角而言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不变的规律,从中思考这种对应关系所揭示的数学内涵。3、 解决问题:从实际问题入手研究,经历从发现到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所对应的对边与斜边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以及所采用的思考问题的方法。4、情感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求索的科学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进一步激发学习需求。学习重点:锐角正弦的定义学习难点: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与其对边及斜边比值的对应关系。【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图片欣赏:意大利比萨斜塔。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若用“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所成的角 〉”来描述比萨斜塔的倾斜程度,应该怎么做?师生活动:多媒体动画展示“垂直中心线” “塔身中心线”“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的距离”,显示相关数据,并提出问题,激励学生观察、思考。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展示比萨斜塔的背景材料, 扫除学生对引言中一些词语理解的障碍,为抽象出直角三角形做铺垫。追问1:在上述问题中,可以抽象出什么几何图形?上述问题可以抽象出什么数学问题?师生活动:结合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得出:这个问题可以抽象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实际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和斜边,求这条直角边所对锐角的度数” 。追问2:对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经研究了什么?还可以研究什么?设计意图:从实际需要和从数学内部的需要自然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动二、探究发现,形成概念问题: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 ?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 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解决问题,初步体验隐去引例中的背景材料后,直观显示出图中的直角三角形,追问1:你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这个实际问题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师生活动:学生组织语言与同伴交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语言组织情况,并适时引导。把上述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为:在Rt△ABC中,/C=90°,ZA=30°,求AB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意识,提高数学表达能力。追问2: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 50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追问3:对于有一个锐角为30°的任意直角三角形,30°角的对边与斜边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一个怎样的式子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用“直角三角形中, 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出研究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一研究锐角和它的对边与斜边之比之间的关系,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类比思考,进一步体验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锐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其对边与斜边的比值还是吗?如图,任意画一个Rt△ABC使/C=90°,ZA=45°,计算/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展示。追问:从上面这两个问题的结论中可知, ?在一个Rt△ABC中,/C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