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走向卓越—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在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以及日益白热化的竞争压力时,你的内心是不是会有一种莫名的焦灼感:为什么我苦苦期待的成功总是不能按照预期的到来呢?为什么我总是纠结在一些不重要的小事上不可自拔呢?为什么我的办事效率总是差强人意呢?为什么我的团队总是不如我想象中的和谐一致呢?为什么我只是一个勉强称得上优秀的员工,却成为不了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呢?为什么……能不能运用一个原理、一些原则来恰到好处并游刃有余地解决我们现在遇到的甚至将来要遇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呢?《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明确的给我指明了方向并把我从以前的思维定势中彻底地解救出来,现在我要把我的感触写下来,希望对你也有帮助。爱因斯坦曾说过:“重大问题发生时,依我们半时的思想水准往往无法解决。”那么要靠什么解决问题呢?是个人魅力?还是处事能力?还是其他的方面?作者认为,我们要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化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做”转化成“我要做”,抓住每一个机遇,从而由“优秀”上升成为“卓越”。采取主动的行为是不逃避问题,为自己打开一片新天地。积极主动的原则是要让我们学会自我控制,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争取,但这必须是自愿的,这就是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认为:观念是态度与行为的根本,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成功其实是习惯使然。很多人认同“性格决定命运”这样的观点。那么,性格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习惯。因此对于希望改善目前生存状态的人们来说,是否考虑要改变或者说是调整我们的行为习惯呢?这一点很重要。大部分人只认识到了习惯的重要性,却没有坚持下来直到把好习惯养成的毅力,而我们形成习惯的周期大概在二十一天左右,之后我们就会自觉的形成习惯。当我们面对难题的时候,我们必须改变自身不良的习惯、态度,然后积极主动的运用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接受困难,不畏惧、逃避挑战,直至问题解决。“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管理得再优秀也成为不了卓越的领导,这是就是“质”与“量”的区别。领导与管理又好像思想与行为。那么,怎样才能管理好自我并领导自我呢?作者认为“以始为终”是自我领导的最高境界,而“以始为终”的其中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一次是头脑中的构思演练,第二次就是付诸实践。在《大侦探福尔摩斯》这部电影中,小罗伯特·唐尼饰演的福尔摩斯参加一场拳击比赛的片段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导演将这部分场景分为两次来表现,第一次是将福尔摩斯头脑中想象的比赛场景以慢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二次则是以正常速度将他在脑海中演练过的场景再展现一次,而最神奇的是他想象的和他付诸行动的完美一致并最终使他成功的赢得了比赛。这也是我们做事的基本准则——“以始为终”。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却往往忘却了我们最初的梦想,在品尝胜利果实的时候没有了真正的喜悦,甚至迷茫找不到方向。这就需要我们找到那份最初使我们坚持的动力,那份简单纯真的目标,并且单纯地为之努力奋斗,成功时如同最初开始时一样的有激情,不松懈,这就是“以始为终”。我们在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时,虽然总是忙得焦头烂额、筋疲力尽,但却总感觉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完,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是我们没有做到“要事第一”。我们都知道,在工作中,最大的忌讳就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作为物业公司的客服人员,工作量不算大,但是琐碎的事情非常多。所以我也经常考虑这样一
从优秀走向卓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