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4月13日至14日学习地点:湖南社会主义学院活动主题: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师德培训与班会设计研讨会(湖南)学习感想:从长沙学习归来,尽管有点辛苦,但还是迫不及待地想整理自己的笔记和心理体会,与大家分享。这次的学习总共一天半的的时间,每天都是上午八点半到11点半,下午1点至5点半,上课中途不休息。一共有三个专家给我们做了讲座和分享。分别是段惠民老师,吴伟老师和郭文红老师。这三个老师都是以一种无私宽容的爱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生,正是这种爱,这种自心底而起的爱,让他们的学生成长成才,指引他们阳光健康的生活。主题:做智慧班主任---段惠民感悟一:从生活点滴中感悟教育的真理段老师给人感觉很谦虚,他一直自称自己是一名乡村小教师。在他刚开始参加工作时,也有过困惑,有过徘徊,甚至有过转行干其他事情的强烈想法。但他的哥哥对他朴实的开导,(哥哥说:“即算你转行,你也要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你不如踏踏实实先把自己目前的工作做好,是金子不怕没有发光的时候。等到有机会转行的时候,你也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了。”)也正是哥哥这番朴实的话语,顿悟了段老师,一年以后的他,毅然决定扎根乡村,为乡村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力。不得不佩服段老师是一个很智慧型的老师,很善于反思和总结。做一件事情之前,总能够考虑周全,面面俱到,想想这该需要多少智慧和心思呀。段老师说,作为教师,应该善于感悟生活中的智慧,因为生活中处处皆教育,要善于以教育的眼光感悟生活。他说他就是从种树中,看到了小树苗经不起风吹和摧残,感悟到对于后进生要反复抓,抓反复。要想使一棵受伤的小树苗茁壮成长成参天大树,就需要有人不断地去看去安抚小树苗的伤口,用心去关心小树苗。这其实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们时应注意的地方,尤其是对于一些受过伤害的小孩。---万物皆一理,隔行不隔山。通过对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美国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中西教育理念的结合,段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生活即教育,教育也是生活;社会即学校,学校也是社会。在这个理念的提出时,段老师举了一个浅显的例子,有人发明铅笔,有人发明橡皮擦,有人将铅笔和橡皮擦组合到一起,变成了带橡皮擦的铅笔。他就是那个发明带橡皮擦的人吧。他说,有一次,他在厕所碰到一个带小孩厕所的两父子,因为小孩在地上小便,清洁工就和男子吵起来了。但是,如果厕所里面有专门适用于小孩子的小便器,孩子一定会很好奇地主动地去解决小便问题。通过男厕所中的儿童小便器的出现,段老师告诉我们只有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能感受,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才能尊重学生的需求。蝎子和辣椒的形形色色,五颜六色,其实可以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自作主张地强怕张三按照李四的格式成长,也不要指望将王五变成李六。通过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美国惊悚推理小说詹姆斯帕特森和中国钢琴小王子朗朗的故事,告诫我们做老师的,没有能力断定学生的未来,更没有权利断定学生未来。要知道,前面这三位世界级名人曾经都被他们的老师直言不讳地断言过不是这方面的材料,甚至都建议他们放弃。但是是什么指引他们勇往直前呢,值得我们大家反思。通过一个旅游景点的一个语,“免费开放,每人10元”(从一个角度看是这种理解),但实际上全词是:红岩联线名景点免费开放;乘坐景区往返导游车每人10元。恰巧每一句的后面一句在一块石碑上,难怪有人会觉得有误解。所以,
长沙听取段惠民讲座学习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