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间终末处理常规一、常规手术终末处理(按标准化预防方法)㈠洗手护士将布类上巾钳取下,薄膜巾撕去后将全部布类放入布袋内,将房间地面垃圾捡洁净。㈡将全部台上用器械、电刀头、无影灯灯罩等取下规范放置在外走廊诊疗车上,由工人将此车推到污物洗涤间预清洗后,再和供给室回收人员交接回收。㈢分类处理各物品将初步去除肉眼血迹器械和供给室工作人员交班。输液管、输血器、电刀头、吸引器管、吸引瓶、手套丢入黄色垃圾袋内。㈣用1:500含氯消毒剂拖地,用1:500含氯消毒剂擦拭桌面,手术床。㈤整理铺好床铺,要求整齐,无外露。㈥补充壁柜内术中所用物品。㈦填好标本送检单,标本标签,立即送检。二、乙型肝炎阳性等手术处理㈠乙型肝炎、梅毒、HIV、绿脓杆菌感染等病人除常规处理外,还需贴橙色接触隔离标识以示警告。㈡污物垃圾袋及布袋贴上橙色隔离标识统一处理。三烈性感染手术终末处理㈠术前准备用物,努力争取简单并选较差器械为宜,尽可能用一次性包,含脓血物品尽可能控制在手术台上,勿随意放置。㈡术前尽可能将不需要物品放在室外,配置两名巡回护士,室内外各一名。㈢在隔离手术间或负压手术间进行,手术门外挂“隔离手术”标识。㈣关闭手术室空调或中央空调及空气净化装置,避免空气流通造成交叉感染。㈤术中用过物品全部焚烧,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灭菌处理。㈥将手术用过器械在手术间内用1: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用清水清洗器械并在手术间打包,由室外护士用清洁包布在外层再次打包,包外写明器械名称及隔离种类,将器械包和供给室人员进行当面交接。㈦手术完成医务人员将手套、衣服、鞋、鞋套及帽子留在手术间内一起熏蒸。㈧手术间熏蒸,用6g/平方米高锰酸钾,12ml/平方米甲醛熏蒸。关闭净化,用报纸封闭门缝,二十四小时后净化通风,再进行根本清扫手术间。㈨熏蒸后布类及垃圾立即送出手术间。㈩常规空气培养合格后方可使用手术间。(十一)标本外套两个袋子,门外护士填写病理单,外贴隔离标志,立即联络送病理科。(十二)吸引瓶内吸入含氯消毒液。,立即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均按传染性物品对待,预防污染其它物品及感染医护人员。采取防护方法有:在进行可能接触到病人血液、体液操作时应戴手套。使用双层手套能够针对手套破损造成危险提供很好保护作用。 ,是造成刺伤关键原因,尤其在忙碌工作时,仓促回套针帽,轻易发生针刺伤。为避免针刺伤发生,医护人员应养成良好操作行为,立即并小心地处理使用过注射器针头[4]。,更不可用手直接拿取缝针,应使用持针钳或镊子。“中间区域”所谓“中间区域”指被预先指定放置锐器区域,而且医护人员均能十分方便地从中拿取锐器,这么能够降低用手直接传输锐器。使用“中间区域”传输锐器,也被称为无接触传输技术。、缝针、注射器针头等直接丢弃在利器盒里;避免双手回套针头,如需重盖,应使用专用针头移除设备或使用单手操作技巧完成;不要徒手弯曲或掰断针头。,不能被利器穿刺;开口大小适宜,能轻易容纳利器;利器盒安置在合适并轻易看见高度,安置在利器周围;利器盒装
手术终末处理样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