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知识点总结在小学阶段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大家以后的学习大有帮助。以下就是为大家分享的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加法::254+158+246我们首先观察发现254与246相加可以凑成整百,于是交换158和246两个加数的位置,变成254+246+158。:365+458+242我们发现后两个加数可以相加成整百数,于是变成365+(458+242)。:568+203我们发现203距离200较近,于是将203拆分成200+3,算式变成568+200+3。例如:289+198我们发现198距离200较近,于是将198改写成200-2,算是变成289+200-2。二、减法::例如:452-269-152我们发现452-152能得整百数,于是交换减数位置,算式变成452-152-269。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两个数的和:例如:562-236-164我们发现两个减数236与164的和能凑成整百,于是算式变成562-(236+164),注意括号里要变成两数相加。:例如:313-102我们发现减数102距离100较近,可以拆分成100+2,但是在减法算式里要变成313-100-2。例如:521-298我们发现减数298距离300较近,可以拆分成300-2,但是注意在减法算式里要变成521-300+2。三、加减混合::例如:526—257+274可以将算式改为526+274—257。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分别减去这两个数:例如:568—(254+168)我们可以打开括号,注意括号里的加号在打开括号后要变成减号,于是算式变成568—254—168,然后调整减数位置,因为568先减去168可以凑成整百数,于是算式变成568—168—254。2、综合运用:例如:57+68—57+68很多同学盲目地写成(57+68)—(57+68)是错误的,我们发现第二个57前面是减号,可以和第一个57合并成57—57,而第二个68前面是加号,只能和第一个68合并成68+68,所以算式应变成(57—57)+(68+68)。例如:628—(254+128+146)“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有些时候我们在同一道题中运用多种方法,总之一个原则,但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运算更加简便。如上题,我们发现628先减去括号里的128比较简便,余下两个数254与146恰好相加是整百,于是算式变为(628—128)—(254+146)。观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