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节选〉[ 法国] 雨果第六卷四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几句话可以说是当时在它们各自的特别舞台上同时并行地展开的两幕戏之间的关联,一幕是你们刚才读到的, 发生在老鼠洞里的, 一幕是我们就要说起的, 发生在刑台上的。第一幕的见证人只有读者已经认识的那三位妇女, 第二幕的观众却是我们不多会儿以前在格雷沃广场看见的拥挤在刑台和绞刑架四周的群众。这些观众看见四名军警从早上九点钟就站在刑台的四角, 就预料到将要执行什么样的刑罚, 即使不是绞刑, 也会是笞刑、割耳或别种苦刑。人群很快聚拢来, 最后那四个军警被挤得太厉害, 便只好不止一次地用马屁股和鞭子把他们“赶开”,这是当时人们的说法。群众有等候观赏公开行刑的习惯, 所以并没有表现出十分不耐烦的样子, 他们用观看刑台一一一个十尺高的中空的水泥台子一一来消磨时间。从一个被人称作“梯子”的粗糙的石级, 可以走到顶上的平台, 台上有一个平放着的橡木轮盘, 人们把双手反绑的犯人绑在那个轮盘上, 一个木头的轮轴藏在轮盘的中心, 轮轴转动时, 轮盘也跟着转动, 这样便把犯人的脸连续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呈露着, 这就是所谓给犯人“示众”。像人们看到的那样, 格雷沃广场的刑台远不如菜市场的刑台那样好看。它没有什么建筑艺术的意趣, 也算不得怎么宏伟, 没有铁十字顶, 没有八角灯, 没有那些突出在屋顶边上的有饰花和叶板的精致的柱子,没有神秘古怪的水槽,没有空花镂刻,没有深深凹进石头的雕刻。只好看看那碎石砌成的四个桩子和两根支柱, 以及旁边那可恶的绞刑架,又细又秃。对于爱好哥特式艺术的人们,这种款待也许太菲薄了吧?可是对于中世纪那些傻瓜们,什么建筑都是有趣的,他们并不怎么关心一个刑台是否美观。犯人终于给绑在一辆车子后面带来了。当他给拖到刑台顶上的时候, 当人们能够从各方面看见他被人用绳子和皮条绑在刑台的轮盘上的时候,场内爆发了一阵笑声和喊声,人们认出他就是伽西莫多。那的确是他, 就在他昨天被埃及公爵, 土恩王和加利利皇帝伴送, 被人崇拜, 被人称为愚人王的同一个地方, 他竟被绑在刑台上了,这个变化太奇怪哪。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人群中没有一个人, 包括一会儿是胜利者一会儿又是受刑者的伽西莫多本人在内,弄得清这两种处境之间有什么联系,甘果瓦同他的哲学也没见过这一场面。我们国王陛下的司号员米歇尔· 卢瓦尔马上打了一个手势叫人们肃静,在宣读了根据总督命令草拟的判决书之后, 他便带领他那些穿制服的随员们绕到车子后面去了。对当时司法部所谓的“又紧又牢的捆绑”,伽西莫多连眉毛都没有抬一下, 他认为一切反抗都是徒然的, 这就是说, 绳子和皮条一直陷进他的肉里去了, 何况监狱和囚犯这种传统还没有丢失,脚镣手铐( 还有徒刑和断头台) 至今依旧宝贵地在我们这些文明的温和的有人性的人中间传下去。他任人又拖又推又抬, 绑了又绑, 人们从他的脸上只能看到一个野人或笨人受惊后的表情,人们知道他是个哑巴, 还可能把他当成瞎子。大家叫他跪在那块圆形底座上, 他照着做了。人家脱掉了他的上衣和衬衣, 直到露出胸膛, 他也听之任之。人家又用许多皮条把他绑在轮盘上, 他听任人家捆绑, 只不过时时粗声地喘气, 就像一头牛垂头聋脑地给绑在屠夫的车沿上。“这笨蛋!”磨房的若望· 孚罗洛向他的朋友罗班·普斯潘说道( 这两个学生当然随着犯人到这儿来了),“他还没有一只关在盒子里的金龟子明白呢。”群众看见了伽西莫多赤裸的驼背, 突起的胸脯, 长着许多硬皮和汗毛的肩膀, 便爆发出一阵哄笑。正当大家笑闹的时候,一个穿着官府制服的结实的矮个子男人爬上了平台, 到了犯人身边。他的姓名立即在群众当中传遍了, 他就是比埃拉· 多尔得许,沙特雷法庭施答刑的大头目。他先把一只黑色的钟漏放在刑台的一角, 那钟漏的上一层装满了红色的沙子, 不断向下面一层漏去。随后他便脱掉他那两色的外衣, 人们看见他右胳膊上挂着一条用许多长长的、闪光的、紧扎的、尖端包着金属的白皮条扎成的鞭子。他用左手随便地把衬衣的右边那只袖子卷起来, 一直卷到腋下。这时, 若望· 孚罗洛抬起他那棕发的小巧的头, 在众人的头顶上喊道( 他就是为了叫喊才爬到罗班· 普斯潘的肩上去的):“来看呀,先生们,太太们!他可要狠狠地鞭打我哥哥若札斯副主教先生的敲钟人伽西莫多了。他是一个好像东方建筑似的怪物,脊背像圆拱顶,两腿像弯曲的柱子!”群众大笑起来, 小孩们和姑娘们笑得格外厉害。最后刽子手用脚去踏轮盘, 轮盘转动起来, 伽西莫多在他的绳绑中发抖, 他奇丑的脸上忽然显出的蠢笨表情更加引起了群众一阵哄笑。转动的轮盘忽然把伽西莫多高耸的驼背送到了比埃拉面前, 比埃拉抬起胳膊, 那精致的皮鞭就挥起在半空中, 发出水蛇般的嘶嘶声, 一鞭又一鞭疯狂地落到那可怜人的肩膀上。伽西莫多好像忽然惊醒似地蹦了一下, 他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蜷
巴黎圣母院.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