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施工方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方案的确定——技术交底——预留预埋——系统管线安装——系统设备安装——系统联动调试——系统试运行——系统检测——系统验收——消防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维护保养。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内容:包括线管敷设、线路敷设、探测器底座的固定、接线、探测器安装、端子箱和报警控制设备的固定,应急照明灯具的安装,安装接线,调试及联动功能试验,试运行,交工验收。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一般要求:应按设计图纸进行,不得随意更改。在管线敷设过程中,如因现场实际情况需要对原设计走向或对接方式进行改动,必须事先征得甲方或设计部门的同意,改动后还应在管线平面图上详细记录和说明,在管线敷设工作全部结束后,应向甲方办理交接验收手续。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配管要求:1、当线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开槽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2、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3、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4、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2)当线路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5、当电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或拉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1)管长度超过30m,无弯曲。(2)管长度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曲。(3)管长度每超过15m,有二个弯曲。(4)管长度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6、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保护管,‰,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四、钢管敷设1、潮湿场所和直埋于地下的电线保护管,应采用厚壁镀锌钢管。2、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铁屑及毛刺,切断口应平整,管口应光滑。3、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套管连接时,~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套管采用焊接连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2)钢管连接处的管内表面应平整、光滑。4、钢管与盒(箱)或设备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暗配钢管与盒(箱)连接可采用焊接连接,管口宜高出盒(箱)内壁3~5mm,且焊后应补涂防腐漆;明配钢管与盒(箱)连接应采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露锁紧螺母2~3扣。5、明配钢管的接地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镀锌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的跨接接地线宜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6、安装电器的部位应设置接线盒。7、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50~500mm。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敷设方式钢管种类钢管直径(mm)15~2025~3240~5065以上管卡间最大距离(m)吊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管内穿线1、管内穿线宜在建筑物抹灰、粉刷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前,应将电线保护管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2、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在同一根管内。3、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接头应设在接线盒(箱)内。4、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截面积的40%。5、导线穿入钢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线套保护导线。6、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应作密封处理。六、线路绝缘电阻测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导线敷设后,应对报警的每个回路的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MΩ。七、火灾报警系统组件的安装1、火灾报警系统的所有元器件应在内部装修结束后,系统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1)。(2),不应有遮拦物。(3),并接近回风口安装。(4)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棚顶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若与安装的灯具位置相矛盾时,。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5)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cm的余量。(6)探测器的确认灯应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2、手动报警按钮和模块应安装牢固,不能倾斜。。在安装过程中不能将报警按钮上的玻璃损坏,手动报警按钮和控制模块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的余量。3、火灾事故广播喇叭和火警对讲电话分机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