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2、观察细菌、放线菌和芽孢细菌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二、实验原理(一)显微镜的构成:镜筒、目镜、转换器、载物台、镜臂、调节器、集光器、反光镜(二)显微镜使用和保护1、低倍镜的使用2、高倍镜的使用3、油镜的使用4、显微镜的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显微镜的构成,显微镜使用和保护。教学难点:显微镜使用和保护。四、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实验学时数:2学时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40分钟;4、学生讨论,处理实验结果—2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五、实验准备生物显微境、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微生物标本。试剂(略)六、实验过程1、低倍镜观察2、高倍镜观察3、油镜观察4、用油镜观察各种菌类七、思考题使用油镜前为什么要先用低倍和高倍镜检查?实验二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一、实验目的1、熟悉玻璃器皿的包扎方法。2、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3、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通常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配制而成。其中含水分、碳化合物、氮化合物、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这些营养物可提供微生物碳源、能源、氯源等,组成细胞及调节代谢活动。按培养目的不同,或微生物种类不同可配成各种培养基。不同微生物对 pH值要求不一样,所以配制培养基时,还应根据不同微生物对 pH值的要求将培养基调到合适的pH值范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样品制作和明视野普通光学显微镜中油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干燥系与油浸系的不同,显微镜的数值口径与其放大效能和分辨力的关系。四、 实验学时数和学时分配实验学时数:2学时学时分配:1、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5分钟;2、教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30分钟;3、学生分工协作开始实验—40分钟;4、学生讨论,处理实验结果—20分钟;5、教师对本次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布置下次实验内容—25分钟。五、 实验准备器材:pH试纸、培养皿、试管、移液管、锥形瓶、烧杯、量筒、培养基分装器、高压蒸汽灭菌锅、酒精灯、纱布、棉花、牛皮纸 (或报纸)、玻璃棒、天平、牛角匙、记号笔。试剂(略)六、实验过程1、 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2、 培养基的制备3、 灭菌七、思考题1、 培养基是根据什么原理配制的?2、 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优越?实验三微生物的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微生物的染色原理、染色的基本操作技术2、掌握微生物的一般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尤其是细菌)的机体是无色透明的,在显微镜下,由于光源是自然光,使微生物体与其背景反差小,不易看清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若增加其反差,微生物的形态就可看得清楚。通常用染料将菌体染上颜色以增加反差,便于观察。微生物细胞是由蛋白质、核酸等两性电解质及其他化合物组成的,所以,微生物细胞表现出两性电解质的性质。两性电解质兼有碱性基和酸性基,在酸性溶液中离解出碱性基呈碱性带正电。在碱性溶液中离解出酸性基呈酸性带负电。经测定,细菌等电点在 pH=2〜5之间,故细菌在中性(pH=7)、碱性(pH>7)或偏酸性(pH=6
环境工程微生物试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