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年
级
下
学
期
1
*过故人庄(语文园地七)
【唐】孟浩然
2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第2课)
【唐】贺知章
3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第2课)
【南宋】朱熹
4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第25课)
【唐】王维
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第25课)
【唐】李白
6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语文园地三)
【北宋】苏轼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 勃
8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9
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10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唐】李白
11
江雪(千山鸟飞绝)
【唐】柳宗元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春日寻芳》
【文言文】
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yuān)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之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选自《临朐县志》
【注释】
①姊:姐姐。
②陌:田间小路。
③滨:水边,近水的地方。
【文白对读】
你看,春风拂面,绿草如茵。那村外的草地上,孩子们正在放风筝;那杏园里,有女子在荡秋千。还有外出游玩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踏着青青的小路,去那芳草萋萋的水边。那儿桃红柳绿,芳草如茵;那儿风和日丽,春意融融。在一年当中,此时的风光是最美、最动人的心弦。
第二单元《精卫填海》
【文言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zhè)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à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选自《山海经》
【注释】
发鸠之山:山名,旧说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
②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
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④其鸣自洨: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⑤少女:小女儿。
⑥堙:填塞,堵塞。
【文白对读】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发鸠山上生长着很多柘树,有一种鸟生活在那里,它的外形长得很像乌鸦,花脑袋,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精卫”,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这只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里游历,淹死在海里而未能回来,因而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
第三单元《牛郎织女》
【文言文】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zhù)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suì)废织衽(rèn)。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shè)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ūn),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选自《月令广义》
【注释】
机杼:机,织布机;杼:即梭,织布的梭子。
②劳役:辛苦操作。
③织衽:织布机上的经线叫衽。织衽就是拿纬线而贯经线的意思。
④涉秋:入秋。
⑤髡:古代刑法之一,剃掉头发,使成秃头叫髡。
⑥河鼓:星名,即牵牛。
⑦汉:天汉,即银河。
⑧梁:桥。
【文白对读】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
三下古诗古文背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