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点滴谈_语文论文识字教学点滴谈_语文论文_范文先生网
一、寓教于乐,突破难点
开始识字时,许多学生很容易漏写笔画或乱加笔画而造成错字,针对这一情况,我就用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休”与“体”容易相混,我便讲:“一个人倚在木头旁休息,请注意休息的休右边是个木。”“染”字很多学生易加点,我便强调“染房里不卖药丸子”。“啄”字学生经常少写一点,我便告诉学生“啄木鸟在吃树上的害虫呢!这一点是它捉的小虫,可不能掉啊!”这样学生能够牢固地记住易错的字。
二、抓住特点,分辨形近字
例如“辨、辩、辫、瓣”这几个字除了“瓣”字读音特殊外,其他几个读音相同,字形相似,学生很易混淆。我便从这几个字的字义与字形的关系上来帮助识记。“辩” 中间是言,肯定与说话有关。“辫”中间是“纟”,很像我们编的辫子,因此这是辫子的辫。“辨”中间是“忄”,是让大家分辨清楚。然后还进行了练习:分( )、花( )、( )子、( )认、争( )、( )论。学生抓住了这几个字的特点,了解了这些字的意思,所以能够正确识记并运用。
三、创设语境,理解意义
如“朦胧”与“蒙眬”两个词读音完全相同,学生们有时容易弄错,我便出示了句子:
(1)我睁开了( )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
(2)天下起了大雾,往远处看去( )一片。
通过比较,学生很快知道了这两个词的区别并能正确运用。
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读
语文教学,就是使学生掌握字、词、句篇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识别语法,修辞、逻辑、标点的用法,并达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之目的。据此,教师除按《教学工作常规要求》认真备好课外,其重要一点,还要从“读”字上下工夫。读,就是引导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读。从读中认识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掌握语文双基知识;从读中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读中达到思想教育之效果。
上述所列,我觉得应从下面问题上加强读。
一、 掌握读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读的能力。
有些字、词、比较难读,要掌握,只有认真读,才能熟悉。此时,教师必须花些时间,
利用多种方法读来解决此问题。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这样首先要正确地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字句,不唱读。然后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直至学生会读、会解、会写为止,有效的提高读的能力。
二、 加强学习好句的用法。
有些句子,生动、形象,可启发于学生的写作。这样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反复指导学
生正确朗读,直到背熟。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三自然段,《少年闰土》第四自然段等,均是外貌描写,学生经过认真朗读,就能认识人物外貌描写要有区别,切忌千人一面。
三、 加深对句子或文段的理解。
有的句子或文段,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寓意特别。如果不认真有感情地读,就难以
理解掌握。遇此情况,教师应着力点拔学生朗读到背熟。如:《给颜黎民的信》中,“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结束段,“谁也不知道……
识字教学点滴谈 语文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