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语文论文.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_语文论文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_语文论文_范文先生网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内蒙古白治区牙克石市塔尔气小学 伊淑霞
  
  在语文教材的课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引入入胜的山水介绍、凝练生动的优美诗句、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美”。并由此,培养学生拥有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的眼睛与心灵。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下面,就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与感悟,敬请各位同仁斧正。
  
  一、在人物对比中体会美
  
  我们知道,只有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才能打好审美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西门豹》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学生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再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少爷公子们的形象构成了鲜明对比。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把握住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脚的天空”进行比较,学生便会发现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一群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自然跃然纸上。
  
  二、在思想想象中拓展美
  
  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他们毕竟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蝶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三、在词句推敲中欣赏美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推敲传神的词语。一般来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语文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133613015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