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第四讲
等韵学
、等、呼
1、古人对韵母的分析大致从三个方面着眼
韵头
韵腹(兼及韵头)
韵尾
前
央
不圓唇。高
圆唇
後不圓唇
圓唇
u
低
今天看来,是根据韵母中主要元音及介音发音状
况的差异而划分的类别。
二等(即洪音)是没有[i]介音的韵母,所
以声音大。
三、四等(即细音)是有[i介音的韵母,所以
声音细。
寒、删、仙、先
寒
删
仙先
an
an
Lien lien
等二等
等四等
·比较寒、删、仙、先韵,韵腹变化情况:
a]比[a]稍后一些,[a]比[e]稍后稍低,而[e
比[e]又要稍后稍低些。比较起来,[e]最前
最高;所以,发音时,寒韵洪大,删韵次大,仙
韵细一些,先韵最细。
从韵头来看,寒韵、删韵没有[订]介音,仙韵
先韵有[i]介音。所以,寒韵、删韵是一二
等洪音,仙韵、先韵是三四等细音。
再细分
等的主要元音靠后,故口腔共鸣大,所以声音
洪亮;
二等的主要元音稍前,即(舌面)稍高,口腔共
鸣小于一等,所以是第二大、次大
·三等的主要元音同一等,但有i介音,所以不如一、
二等洪亮而为细;
四等的主要元音因为有i介音而比二等更靠前,即
(舌面)更高,口腔共鸣最小,所以“尤细”。
《汉语史》第四讲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