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寄宿制学校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实践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乏关键组成部分,是全方面落实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总体素质基础路径。学校要正确定识劳动实践教育育人价值和功效。《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深化教育改革全方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关键包含: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小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和劳动和技术教育。强调学生经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利用知识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含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关键功效,同时还含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综合功效。为了落实国家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要求和多年来我校开发劳动和技术校本课程经验,制订《三山寄宿制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实施活动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包含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校要求在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段学生必修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基础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高新科技知识,含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愈加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
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基础知识和基础方法,和现代生产基础原理和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以下:
1.了解部分简单工具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通常家务劳动基础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见工具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喂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和缝制知识。
5.了解部分现代化文明生产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基础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制品。
3.掌握初步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喂养方法。
5.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见工具使用;能进行简单识图和制图。
6.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含有一定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含有特殊育人功效,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见解、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劳动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见解,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感人民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进社会进步基础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经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珍惜劳动工具和珍爱劳动结果教育,并深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和成功;增强主动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含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关键标准
1.实践性标准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基础特点。学生亲身参与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关键形式和基础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步骤。创新素质只有在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学校、老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升劳动技术课教学效果。
2.技术性标准
伴随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时尚。在劳动技术课上,不管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全部要紧紧围绕提升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技术意识,发展学生技术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标准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含有基础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经过一些劳动技术项目标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劳动知识,提升她们利用工具进行加工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未来发展、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4.创新性标准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关键。劳动技术课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
2021年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