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5期(总第253期) 姓才论 THEN0RTHERNFORUM ,2015 《宋书·礼志》编纂体例初探闫宁(南昌大学国学院,江西南昌 330031) [摘要]《宋书·礼志》编纂未依循常见于同时期礼书的“五礼”模式,其体例从总体分卷结构, 乃至具体录礼次序来看,与《后汉书》中《礼仪志》《祭祀志》渊源极深。《后汉志》以是否属于神祀区分所收录礼仪性质,由此形成两志并列,同时礼仪、祭祀两分法背后尚隐含了仪注与礼论之别,关涉记录礼制的材料性质。《宋志》沿用《后汉志》所开创这两条重要编纂原则,其卷一卷二与卷三卷四分别对应《后汉书》《礼仪志》与《祭祀志》,又根据实际行礼情况的不同,对此体例做了较多改动,使其更趋完善,最终形成了前二卷侧重仪注形式的“经国诞章”、后二卷主要收录礼论形式的神祀之礼这一历代礼书编纂中极为独特的体例。[关键词]《宋书》;《后汉书》;礼志;编纂体例[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5)05—0082—08 《宋书·礼志》(以下简称《宋志》)五卷, 为沈约依据何承天、徐爰旧志为底本撰成。此志不但记刘宋一代之礼,更上溯汉魏,中含晋代, 材料宏富。柴德赓先生赞其“于魏晋制度、诸儒议论,举其大要”“材料可贵,分量亦颇不少。”?’《宋志》史料对礼制研究固然极珍贵,但其本身修撰体例其实亦颇多可探讨之处。《宋志》并未如后世礼书、礼志常见的依照五礼排序,甚至还出现了同种礼制材料前后重出复见的现象,例如,郊祀等。笔者认为,这种看似奇特的体例实与司马彪续补《后汉书》中《礼仪志》《祭祀志》(以下简称《后汉志》)有着密切关系。《后汉志》《宋志》分卷体例对比《宋志》礼一礼三卷首各有一段类似序言的文字,揭示了前两卷、后两卷收录内容性质的不同。从其行文则可看出与《后汉书》中《SL仪志》《祭祀志》的关系。卷一云:“夫有国有家者,礼仪之用尚矣。然而历代损益,每有不同??汉魏以来,各揆古今之中,以通一代之仪。司马彪集后汉众注,以为《礼仪志》??自汉末剥乱,旧章乖弛,魏初则有王粲、卫凯典定众仪;蜀朝则孟光、许慈创理制度;晋则荀额、郑冲详定晋礼;江左则荀崧、刁协缉理乖紊??今抄魏氏以后经国诞章, 以备此志云。”[2】(弛’卷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自书契经典,成崇其义,而圣人之德,莫大于严父者也。故司马迁著《封禅书》,班固备《郊祀志》, 上纪皇王正祀。下录郡国百神。司马彪又著《祭祀志》,以续终汉。中兴以后,其旧制诞章, 粲然弘备。自兹以降,又有异同,故复撰次云尔。”[《后汉书-礼仪志》云:“夫威仪,所以与君臣,序六亲也。若君亡君之威,臣亡臣之仪, 上替下陵,此谓大乱。大eL作,则群生受其殃, 可不慎哉!故记施行威仪,以为《礼仪志》。” p 《祭祀志》云:“祭祀之道,自生民以来则有之矣。??自古以来王公所为群祀,至于王莽,《汉书·郊祀志》既著矣,故今但列自中兴以来所修用者,以为《祭祀志》。”【3】( 《宋志》两段序文云录“经国诞章”“旧制诞章”,看似无别,但礼一小序开篇明言“礼仪之用”,又提及“司马彪集后汉众注”,对比《后汉书·礼仪志》“记施行威仪”之旨,已可看出沈约有沿袭之意。所言及“典定众仪”“创理制度”“详定晋SL”也均就施行仪注而言。礼三小序同样提及《后汉志》,并解释了以下两卷收录
《宋书·礼志》编纂体例初探-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