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正确的是非观.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观》
角色互换能明辨是非
“我向外望,又没有望你妈。”柯康在班长婷婷批评他上课老是向外张望,不用心听讲时,回答了这句话。两人因为这句话争吵了起来,婷婷认为柯康是
在骂人,而柯康认为这句话不算是骂人,只不过是一句俚语。两人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互不让步。为了帮助他俩明辨是非,班主任没有采用批评教育的方式,而是
安排他俩在办公室进行了一场游戏: 两把椅子上分别坐着他们两人, 双方每交换一次座位时,重复对方所说的话,两人把争论时的话说完时,柯康脸红了。
这是一位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矛盾时, 采用的一次同学之间角色互换法。 方法虽简单,但通过角色的互换,引起了他们的换位思考。两人各自修正了自己的错误,明辨
了是非。
当今学校提倡的赏识教育不是万能的, 家庭的溺爱现象比较普遍, 导致孩子自私,心理承受能力低下,责任意识淡薄,是非观念不清。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要经
常进行角色互换教育。
角色互换教育有家长与孩子家庭角色互换, 同学之间矛盾角色互换, 师生之间工作角色互换等方式。角色互换时,首先要遵循以爱心来浸润孩子身心为前提。其次
要引导孩子学会坚持真理,不在是非面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最终是要循循诱导孩子学会修正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让孩子懂得“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
步”,能“以己之身,及人之身”。通过角色的互换,孩子会从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角色明道
理,以道理明观念,以观念明是非。
从教育专家经验上得启示
儿童的是非观,是在为他人做好事的过程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与自己和别人的不良行为作不妥协斗争中形成的。
“少年小分队”曾经帮助农庄管理委员会发现破坏树木和偷窃农庄财产的人,孩
子们还为庭院脏乱的家庭出示过批评懒人的警告牌。 当孩子们看到,由于他们的努力,村民们的不良行径和懒惰现象减少了时,他们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
苏霍姆林斯基的孩子们一入学就会被提醒道: “如果你看到树上有枝条被折断了,就要小心地把它包扎起来, 如果接得好,而且及时,断枝会很快长好,小树就痊愈了。 ” 教孩子们做这种事的目的是使他看到树被损害时会感到心疼, 从而产生对小树的同情心。
假如,在我们对孩子提出这种要求后发现: 当他们看到树上有断枝就跑回教室找小绳或带着不安的心情向老师报告有人把树枝弄断了时,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因
为道德信念就是在儿童一次又一次的良好行为中, 在儿童一次又一次同不良行为的斗争中,在儿童一次又一次的激动、不安、自豪、内疚、快乐和气愤的情绪中形成
的。
教育引导很重要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是说教育孩子要从小开始。因为这个时期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心理特点所决定
的,幼儿喜欢模仿,常常爱学成年人的样子干这干那,特别容易接受周围环境中成人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
身上。
首先,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时时刻刻为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孩子面前,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当孩子做错事情时,要及
时说

正确的是非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0-11-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