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德国招贴大师冈特·兰堡作品.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最有创造力的招贴大师!始终坚持用视觉形象语言说话,追求画面的韵律感、层次感, 用最简单的视觉形象表达最深刻的内涵!作品追求平面之外的视觉效果,给视觉世界带来了新的力量和生机!装潢 081 班李晓雪冈特·兰堡----- 欧洲“视觉诗人”(Gunter Ram bow ,) 1938 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 1958 ~1963 年( 20岁~ 25岁)在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 1960 。 1963 年( 25岁)毕业于卡塞尔美术学院。 1964 ~1973 年在斯图加特和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创办个人设计事务所。 1974 年至今为面设计联盟会员( AGI )。同年, 36岁的兰堡受聘为卡塞尔综合学院图形设计教授。 1987 年( 49岁)任卡塞尔视觉传达教授。 1993 年( 55岁)至今任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大学一级教授、副校长。 1997 年( 59岁)担任江南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广告设计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德国视觉诗人”,并与日本的福田繁雄、“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几千幅招贴。他的招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并被多国博物馆、大学以及文化机构收藏,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他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主题作为创作元素,加之艺术的处理,使其具有另外的一些象征含义。同时他的作品容易让人联想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左翼思想--冷静而执着。深度的分离式样的转换张力的凸显深度的分离是指在空间和层次上的分离,也包括元素的分离,整体和部分的分离。兰堡的土豆系列作品就具有明显的深度分离特征。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兰堡的书籍系列作品就具有明显的深度分离特征。运用视知觉的原理, 通过元素的密集和发散构成新的式样, 凸显张力,以达到平面效果上的突破。土豆系列作品图中的土豆系列招贴,每个画面都是以土豆为表现主题,不同的是对土豆的处理方式。他将土豆削皮、缠绕、切块、上色, 再堆砌……不同的组成形式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那就是兰堡在构图时把土豆形的轮廓线和块的色彩结合在一起。轮廓线和色彩是绘画中最能表现区域的元素,兰堡将这个原理嫁接到招贴上同样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效果。图中的土豆因为表皮的质地相同而成为一个整体,又因为人为的分割形成轮廓线,加之高纯度的色彩渲染从而成为若干个部分。一个"部分"越是自我完善,它的某些特征就越易于参与到"整体"之中。土豆中红绿黄蓝两对补色的运用使土豆的内部分裂更加完善。土豆与黑色背景在色彩上的迥异使得分裂多变的土豆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整体性更强。通过轮廓线和色彩的叠加,土豆的个性与整体相互映衬,这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形成了一些纵深的空间,让观赏者不仅仅停留在土豆这个二维表面,而是继续往下探寻第二个、第三个层次的空间。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效果完全依赖于线条和色彩在背景中亮度和色相上的差异。最终,这些土豆像立在纸面上的一个个实体,似乎唾手可得。土豆招贴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土豆系列招贴体现了兰堡对土豆的钟情, 也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式样的转换书籍张力的凸显事实上,一切视觉现实都是视觉的活动造成的。只有视觉的活动,才能赋予视觉对象以表现性,也只有具有表现性的视觉对象,才能成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兰堡正是运用视知觉的原理, 通过元素的密集和发散构成新的式样, 凸显张力,以达到平面效果上的突破。

德国招贴大师冈特·兰堡作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257909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