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心愿》的教学反思
榆林市第五小学 刘学
《月亮的心愿》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
篇课文。本单元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关心父母,
心中有他人的生活情感的体验教育。 这篇课文讲述了月亮看到一个小
女孩准备第二天去郊游, 于是想让明天是好天气。 后来又看到另一个
小女孩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妈妈, 而宁可不去郊游, 她决定还是让明天
下雨。第三天,孩子们一个也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
在授课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认识字、 词熟读课文之后, 通过画出心形图来引导学生想到词语“心愿” “爱心”,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激疑:月亮为什么会改变心愿?我想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和疑点, 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与月亮对话,与太阳公公对话,与雷公公对话。并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不断的感悟和品味,把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重点采用了角色朗读和角色表演的方式进行。本课的亮点是:
一、活用文本,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我注重调动学生直接生活的经验, 通过创设情境对话, 让学生通过看图,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 从而来畅谈自己在郊游前的激动心情。让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再从生活走入文本,实现文本和生活的有机结合。创设情境:月亮姐姐怎样去跟太阳公公商量的,让学生体会“商量” 应该是怎样的一种语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到自己的口语交际中, 同时也感受到月亮姐姐的美好心愿。 按照语
文新课标的要求,让课文的学习和生活的体验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科学引导
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 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描写月亮心愿的段落,体会月亮的两个不同的心愿:一个是明天晴天,一个是明天下雨,产生这样的矛盾心情,让学生带着新奇,带着疑问,去学习整篇课文。然后借助文中插图月亮的不同表情,结合课文描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学到最后一小节时,我先问:最后孩子们去郊游了吗?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得出答案。课文没有明讲两天后是晴天还是雨天,只是说“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孩子们一个也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 这时我问学生, 月亮的心愿实现了吗?月亮的最终心愿是什么?虽然学生中发生很多争执, 但仔细阅读课文的同学还是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最后我用在心形图中的“爱”作为板书总结,表明了月亮的最终心愿和本课的教育主题。
三、读中感悟
我让学生通过朗读, 在朗读中感悟。 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和小组讨论之后,学生们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说出了自己的情感。从这让我更感觉到朗读的重要性。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 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了月亮的心愿。
但是,最后我遗忘了一个地方,就是什么是“艳阳天”我没有给孩子们进行解释。这是我的一个失误。此外,本课的不足之处还有:
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