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反思
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就是以反映自然世界内容为主的单元,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引导
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 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和情感,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正因为如此, 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也体现了单元的教学目标。
《夏感》这一课,与我以前所教的写景的文章有很大的区别,还加上自己经验的缺乏,
所以在备课时自己多下了点功夫, 并且不拘泥于教参的理解, 自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总算是有了个人的一些思考和创造。
一、用了一个新颖的导入方式。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课文的思路,发现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可以借助前面的几个自然段
来得到更深的理解。 所以我觉得从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导入, 按照从后往前的方式来探讨文章的主旨会非常的新颖。
二、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的引导、学法指导。
当在探究一个问题时学生回到不出来的时候, 我就让学生读哪一自然段, 读了之后再思考,实在还不行的话,就提示提示,尽量的引导学生说出答案。吸取了‘以前公开课上学生
答不出来我给的问题时, 因为着急就把答案说出来’ 的教训, 注重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的要求。
当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一、对课文分析不够详细。
在感知课文内容这一块。 例如: 1、在作者眼中夏天有何特点?只是让学生找出了这一特点,
而没有进一步分析这些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对“ 2、文中写了哪些自然景象表明夏天已经来临了?”这一问题也没有仔细分析夏天到来时景物的变化。
二、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这一过程与方法目标没有完成。
因为时间的原因语言赏析这一部分, 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品味语言的优美, 只是提出了
两个让学生分析了一下, 而没有给学生一些时间把自己认为美的句子找出来, 并说说这个句
子好好在哪里。 在这里还有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机械重复学生的话。 仅仅是重复而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三、不能以四人为一小组的方式来讨论, 这样有局限性, 应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交流,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总之通过这次公开课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出, 希望通过以后的努力以及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材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做教材的主人
在教学《夏感》这篇文章时我不拘泥于教参的理解,自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深入挖掘教材主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一直以来,总追求高质量的课堂,渴望能深入教材、钻研教材,从而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然而苦于精力不够,经常是有心无力。 《夏感》这篇文章是新增课文,我还是第一次教,因此,在备课上我下了一翻工夫,总算是有了一些个人的思考与创造。
一、用“句式”引导品读语句
在整体感知课文后,用一个句式引导学生品读语句,感
悟内涵。“(文中语句)写出了夏
夏感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