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工作实施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全 市人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 动员和组
织广大群众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 建设全民
健身服务体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丰富人 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形成 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争取早日实现体育强市建设目标。
二、 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 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身体 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发 展相适应、与社会事业发展相协调,健身与 医疗紧密结合,以科学数据为支撑的覆盖城 乡、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任务是:
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经常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市人口 36恕上, 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城乡 居民人数比例
94 5%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 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
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有较大发展。形 成县、街道、社区三级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 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2 0平方 米以上。县级普遍建有综合性体育健身中心。 所有街道建有体育健身中心。 社区建有公共
体育设施,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 体育健身设施。所有学校按标准建有完备的 体育设施。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达到 60%以
上,国家机关、其它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体育 场地开放率达到50汨上。建立和完善体育 健身设施长效管理机制,县全部建立巡修员 队伍。
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 形成遍布
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 身组织网络。所有县建有体育总会、行业体 育协会、单项运动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等体 育社团,并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所 有街道建有体育组织,40%A上的城市街道、 20%勺镇建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城市居委 会和农村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达到 每万人拥有晨练健身点 6个以上。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发展。社会 体育指导员素质和技能有较大提高,获得社 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社会体育指 导员达到2 3万人以上,其中国家职业资 格证书人数达到600人以上,全市达到每万 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25人以上。全民健 身志愿服务活动普遍开展,形成组织落实、 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 志愿服务队伍。
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 引导和促进 体育健身消费,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明显增加。 形成规范有序的大众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和 一批有竞争力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及有区 域特色的体育健身产品。
科学健身监控体系更加完善。通过经济、 社会、行政等手段,吸引一切社会成员参与 体育运动的政策体系;体卫系统紧密合作, 以疾病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 活动室、群众性的体育和健康组织为依托的 健康和健身信息体系。完善医疗体检和体质 监测对接,健康教育常态化,健身场地设施 齐全,健身手段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加强 全民健身工作领导,统筹政策落实、组织保 障、健身效果等方面的监测监控。
三、主要措施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充分利用 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和互联网等媒体和 "全民健身日”活动, 加强对全民健身的宣 传,进一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终身 体育”教育,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在全社会 形成崇尚体育健身、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 气。
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体育。坚持“健康 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 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 业负担,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打好“终身体育”基础。全面实施《国家学 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 动”,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 青少年体育网络。
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发挥社区居委 会的作用,开展居民小区体育健身活动。推 动社区体育与单位体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各 自的体育优势,共同开展体育活动,每个街 道至少有一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有一个体 育健身俱乐部,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一个体育指导站,一支体育健身团队,一项 特色体育健身项目。
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将发展农村体育纳 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公共体育资源和公共 体育服务的均衡配置,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 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基 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统筹农村体育设施、 体育组织、体育指导、体育活动的整体性建 设,发挥基层职能部门作用,利用好农村学 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 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开展农民 体育活动,办好农民运动会。
广泛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充分发挥行业 体协、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 会作用,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 身
全民健身工作实施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