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试卷讲评
赵杏芬
援笔而成,辞甚伟。
yuan
<动>拉拽;攀援。《游黄山记》:“石崖侧削则
援岩。”
②<动>持;执拿。《国殇》:“援玉枹兮击鸣鼓。”
③<动>提出。《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④<动>引用。《柳敬亭传》:“援古证今,极力为
⑤<名>帮助;援助。《六国论》:“盖失强援,不
能独完。”
·【援引】引证。推举;引荐
提起笔来就写成,文辞很有气魄。
甫冠
甫:<副>刚刚;冈
冠
uan
《屈原列传》:“新沐者必弹冠。”
②<名>鸟类头顶上突出的肉或翎毛
促织》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
释
guan
①<动>戴帽子。《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
切云之崔嵬。”
②<名>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表
示已成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冠者
五六人
③<动>位居第一。《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
侈冠一时。”
【冠盖】官吏的衣着和车乘。引申指官吏。
刚刚二十岁
讽富人自实粟
讽:①<动>诵读;背诵。《汉书·艺文志》
“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者,乃得
为吏。
②<动>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邹忌
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张衡传》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
讽谏。”
③<动>讥讽;讥刺。刘基《卖柑者言》
“而托子柑以讽邪?
·劝说富人自行按实情报告粮食数目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zhT
①<名>交情。《报任安书》:“绝宾客之
知
·②<名>朋友。鲍照《鲍参军集·咏双燕》
“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
③<动>主持,管理。《国语·赵语》:“吾与
之共知赵国之政。”
zhi
通“智”。智慧;聪明。《劝学》:“君子博
学而日参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遇】得到赏识和重用
·做齐州的知州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盜为本
①<名>病;疾病。《扁鹊见蔡桓公》:“君有疾在
腠里,不治将恐深。”
②<动>痛恨。《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
也
君子疾之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动>妒忌;嫉妒。《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膑
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④<形>快;迅速。大;强;猛烈。敏捷。《触龙说
赵太后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劝学》: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王维《观
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任齐州知州,他治理地方以痛恨邪恶、严打盜贼为
根本。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
购:gou
①<动>悬赏征求。《荆轲刺秦王》:“今闻
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指南录
②<动>买;购买。《病梅馆记》:“予购三
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③<动>通“媾”,讲和。《史记·韩世家》:
“将西购于秦。”
【购求】。
·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借给他车
马随从,载着赏给他的钱财,让他四处夸耀。
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俾:bi
<动>使。《狱中杂记》:“置老监,俾困苦
不可忍。”
<名>同“裨”,益处;裨益。王维《送高判
官从军赴河西序》:“谋夫起予,哲士俾我。”
识:zhi
①<动>通“志”。记;记住。标记。《论
语》:“默而识之。”
·②<名>通“帜”。标记;记号。《记王忠肃
公翱事》:“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
次:ci
①<动>临时驻扎和住宿。《陈涉世家》:“又间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赤壁之战》:“操
军不利,引次江北。
②<动>按顺序排列
次序。《荆》:“荆轲奉樊
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陈》:“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③<动>在排列上次一等。《<论语>十则》:
“多见而识广,知之次也。”《谋攻》:“凡用
,破军次之。
·④<量>次,回。表示动作的次数。《游黄山记》
“历险数次。”《失街亭》:“某引兵冲杀十余
次
曾巩让僧徒们共同推选主持,将推选的人记录在
册,按次序补缺
·岁鬻园蔬收其直
yu
①<动>卖。《病梅馆记》:“有以文人画土孤僻之
隐明告鬻梅者
《宋史·吴喜传》:“朝廷乃至鬻官卖爵,以救灾困。”
鬻官卖爵:买卖官爵来收取钱财。指官场腐败
·②<动>买。《卖柑者言》:“置于市,贾十倍,人
争鬻之。”
·zhou
<名>粥;稀饭。《三国志·魏书·管宁传》:“饭鬻錋
口,并日而食。”
·官府每年卖园子里的蔬菜来增加收入。
石家庄二模古诗文讲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