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 豫农信险〔 2012 〕8号 2012 年6月 2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新增贷款质量管理,严控新增不良贷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省联社有关规定,结合全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指新增贷款,是按“新老划断、分账管理”的原则分账管理后,存量贷款中的正常贷款和新投放的贷款。第三条新增贷款容忍不良率为 3% 以下(不含 3% ),一般担责不良率为 3%-5% (含 3% 、不含 5% ) ,严肃追责不良率为 5% 以上(含 5% )。新增贷款不良率=考核期内新增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余额/ 考核期新增贷款余额× 100% 。第四条新增贷款办理程序严格按照《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修订)》、《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个人贷款管理指引(试行)等三个指引的通知》等贷款新规执行。第五条新增贷款业务的受理、调查、审查、审议审批、发放支付、贷后管理、不良贷款处置、审计、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各个环节,由不同经营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岗位)承担,各负其责,落实对应的风险管理责任。第二章管理与监控第六条贷前调查管理。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和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客户部门)是贷前调查的实施和落实部门,负责调查客户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证明材料等,撰写调查报告,保证调查报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客户基本情况、经营管理状况、财务状况、行业情况、贷款原因、主要还款来源及第二还款来源、信用记录等。第七条贷款审查审批管理。信贷管理部门是此项工作的实施和落实部门,负责审查客户部门及客户经理提交的调查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保证审查内容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合规性。审查内容主要包括:借款客户的真实背景、行业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贷款原因、还款能力、第二还款来源等。审查无疑义的, 根据审批权限提示召开信贷业务评审会,进行贷款审议和审批; 存在疑问的,退回客户部门重新调查或按流程报批同意后参与现场调查。第八条贷款发放与支付管理。放款中心(或信贷专柜)是此项工作的落实部门,负责审核客户部门、信贷管理部门提交的贷款发放支付相关资料以及审批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合同文本的使用、合同要素是否符合要求,补充条款是否与制式合同基本条款符合,面谈面签的文字和图象资料是否真实,贷款保证、抵(质)押登记是否落实,客户是否办妥与信贷业务有关的批准、登记、交付及其他法定手续,担保合同或其他担保方式是否已生效,提款方式与贷款用途是否一致,客户部门是否已对客户支付条件、支付落实条款等资料予以了确认, 按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放款。第九条贷款贷后管理。客户部门是贷后管理的实施和落实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是贷后管理的再监督管理部门。(一)风险管理部对新发放贷款建立监督管理台账。(二) 贷款发放后 15 日内,县级行社风险管理部门应以电话、走访、信函等方式对贷户进行回访,其中公司类贷款回访率 100% , 个人类贷款回访率不低于 50% 。回访内容主要包括贷款的借款人、担保、金额、用途等是否相符,客户经理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回访后风险管理部门应填写新增贷款回访表(见附件 1) ,对回访中发现的问题应形成回访报告,上报县级行社主管领导,予以处理。(三)贷款发放后 15 日内,客户部门和客户经理以实地检查方式进行首次贷后跟踪检查,落实贷款用途,核查资金流向, 填写《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首次检查报告单》,由客户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提交风险管理部门审查。发现异常情况的, 风险管理部门应向客户部门发出风险提示,向县级行社主管领导报告,监督整改, 或视情况向审计部门提交风险责任认定单(见附件 2)。(四)贷款发放后,客户部门和客户经理按照《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办法(修订) 》规定对贷款实施贷后检查,填写《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贷后跟踪检查表》,由客户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提交风险管理部门审查。发现异常情况的,风险管理部门应向客户部门发出风险提示,向县级行社主管领导报告,监督整改,或视风险异常情况,经领导批准后向审计部门提交风险责任认定单。(五)贷款到期前,客户部门和客户经理按照《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办法(修订) 》规定,逐笔向客户发出《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到期通知书》,通知客户按时还款。(六)贷款形成逾期的,风险管理部门应在贷款逾期 15 日内向客户部门和客户经理发出风险提示通知,督促限期 3个月整改落实,收回贷款本息。(七)客户部门和客户经理应及时对逾期贷款实施现场检查,撰写逾期贷款检查报告,提交风险管理部门审查。风险管理部门可根据情况深入客户进行再次调查,撰写独立的调查报告, 提交县级行社经营班子,研究贷款收回措施。第十条新增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县级行社风险管理部门是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落实部门,应根据
新增贷款质量管理办法豫农信险2012.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