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按照传统的说法,临帖要从“永”字学起, 这里有两种说法,一为王羲之是书圣,学字要学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而《兰亭序》的第一个字就是“永”字,这种说法未免有点牵强。二为“永”字笔画很少,但笔法很多,学得“永”字可以掌握很多笔法,此种说法具有说服力。永字八法?在学习点画中,首先要弄懂“画”的含义, “永”字本为五画所组成,即点、横折钩、横折撇、短撇、和捺,但从书法角度却把“永”字分为八画,即点、横、竖、钩、挑、长撇、短撇和捺,这是因为此八画中包含着八种不同的笔法,概括了书法规则中的大部分笔法,因此初学者先写好“永”字是解决点画的关键步骤,并且不管学习哪种风格的楷书, 都要首先学好“永”字。下面就以欧阳询《皇甫诞碑》中的“永”字为例,将其中八种笔法分述如下。永字八法?第一笔,点,称为侧法。意思是所有点的写法都不应取正势,而应各有角度不同的斜侧,斜侧的角度又是因字而异的。现在只谈“永”字的点,无论是哪种风格的楷书都应向右下方倾斜,这一笔的写法应是下笔虚而快,落笔实而缓,至笔腹落纸后,轻轻向后拉,接着向左下方回锋。写出的点,应略呈三角势,即上、右、下各现一角,角不可太锐,点的左方略呈弧形。永字八法?第二笔,横,称为勒法。意思是横画的行笔较为直快,容易越轨,故应有控制,而勒字本身即有控制之意,但因“永”字之横较短,所以“勒”在这里的意义并不明显,在后文“八法引申”中再做详论。永字八法?第三笔,竖,称为努法。“努”与“弩”通。意思是竖画宜直宜刚,如张弓搭弩,气势逼人, “永”字之竖与其他字的取中之竖相同,必须保持垂直,不可左倾右斜,如功力不够,笔管必然颤抖,造成竖画画出锯齿形状,使全字失却精神。写此笔时,要横下笔, 稍顿即行,行笔既要稳重又要果断,写出的竖画应挺拔坚实,两端稍粗,中间微细。这是难度较大的笔画,必须反复练习。永字八法?第四笔,钩,称为趯法。趯,有跷足向上踢起的意思。“永”字之钩不应长,要求外方里圆在完成竖笔以后,回锋向上,调整笔锋,再向下行至竖画下端, 顺势向上提起约 45 度角,提钩时要笔尖向下,笔腹向上,慢慢提起,在将近完成时,速度加快,使之出现钩锋,呈尖形,却又不可太锐,这个笔画的难度也很大,应加强练习。这里必须强调说明一点, 钩是末梢部位,竖画是主干部位,首先需要把竖笔写好,若竖笔不好,钩是不可能写好的。永字八法?第五笔,挑,称为策法。在这里的含义是重起,轻扫,前慢后快。这一笔的难度主要在于起笔,方角比一般横画更为突出。不过, 欧阳询在写“永”字时,此笔写为仰横,与永字第二笔的勒法接近。仰横的斜度是左低右高, 应是实笔,不似挑笔那样前实后虚。所以策法在“永”字中并无实际意义。永字八法?第六笔,长撇,称为掠法。有指飞鸟掠过的意思。从“永”字的这个笔画上也能看得出,它是从慢到快,从高到低,再由低返高的一个弧形笔画。此笔难写之处主要是,起笔时粗, 稍行即细,至腹部又加粗,尾部复为细收, 特别是该笔的弧度难以掌握,它不可直伸, 又不可弯度太大,应使尾部稍有弧度即可, 使人观之有飘扬感。
永字八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