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 力》教学设计和反思
【设计理念】
1. 经过试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索习惯和探索事物现象能力。
2. 经过观察并参与试验,培养学生善于决议能力。
3. 经过对试验分析探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善于总结归纳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全部受到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2. 会用称重法测浮力。
3. 知道浮力产生原因是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压力差。
4. 知道物体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大小决定。会判定物体浮沉。
5. 会对物体进行简单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教学关键难点】
1.关键:用称重法测浮力。
2.难点:浮力产生原因。
【教学器材】
弹簧测力计、铁块、乒乓球(3个)、胶拍球、烧杯、水桶、水、、溶液。
【教学过程】
一、课堂启发(感动)(2分钟)
师启发提问:轮船、鸭子能浮在水面上,我们全部认为它们受到浮力。不过沉在水底物体比如石头、铁块等是否也受到浮力呢?
学生讨论1分钟,初步得出结论:沉底石头、铁块也受到浮力作用。
二、预习思索(感觉)(5分钟)
师提问:
1. 什么是力?力测量工具是什么?(弹簧测力计)
2. 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铁块。铁块受多个力作用?(两个)各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
3. 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
4. 浮力应该怎样描述?大家猜猜,浮力方向怎样?
三、问题讨论(感知)(5分钟)
1.什么是浮力?浮力方向怎样?
2.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为何会受到浮力作用?
3.浮力大小应该怎样测量?
4.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将怎样实现上浮、下沉或悬浮在水中某一位置?下面我们将对以上多个问题经过试验分析来一一处理。
四、教材分析(感悟)(23分钟):
(一)什么是浮力?浮力方向怎样?
1.演示试验:(1) 把铁块用细线拴好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然后用手托住铁块。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了。)
分析改变原因,手对铁块托力多大?怎样求得?让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
(2)将弹簧测力计吊着铁块,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了。)
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力。)物体在其它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力呢?
(3)将吊着铁块瓶放入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改变原因。
问:漂浮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托力呢?
2.学生试验:
抽调一部分学生轮番试验,将胶拍球投入水桶中,用手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物体,全部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托力,这就是浮力。)
3.板书
(一)一切浸入液体中物体全部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浮力
↓ ↓ ↓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方向)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作用,任何一个力全部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物体,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另外对浸入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讨论归纳:
1. 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烧杯、小石块,怎样测出小石块浸入水中浮力?
《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样稿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