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优势的判P
Q;、O
方法一:用劳动产量L;1
方法二:用生产成本衡
绝对优势理论的远用
>例1:中国和美国等量(100人)劳动生产
的两种商品的数量如下:
KINHUA
大米(吨)小麦(吨)
中国
100
50
美国
80
100
假设国际市场上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为1
大米:1小麦,分工和贸易将如何进行呢?
步骤一:判断两国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用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的方式
大米Q/)小麦)
中国
美国
1
结论中国在大米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
势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步骤二:
开展国际分工
大米小麦
中国
200
美国
200
步骤三:
进行国际交换
分工前:
大米小麦总量
中国10050150
美国80100180
分工后:
大米小麦总量
中国
100100200
美国100100200
步骤四:
确定贸易得益
中国的贸易得益:(100-50)=50小麦
美国的贸易得益:(10080)=20大米,即
20小凄麦(根据国际交换比例)
按照此交换比例,中国的贸易得益大于
美国。
练习题:
中国和美国等量(100人)劳动生产的两
种商品的数量如下:
大米(吨)小麦(吨)
中国
100
50
美国
150
100
假设国际市场上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为
1大米:1小麦,分工和贸易将如何进行呢?
步骤一:
>判断两国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大米Q/L)小麦Q/L)
中国
1
匚美国
1
结论美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
绝对优势,按照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两国
将无法开展国际贸易。但事实是两国仍在
进行贸易活动。
如何解释?
练习题:
下表列示了法国与德国生产1单位的计算机与
小麦所需要的劳动天数:
计算机小麦
法国
100天
4天
德国
60天
3天
假如国际市场上的交换比例为1计算机:
22小凄麦时,法国与德国每进口1单位商品将
节约多少天的劳动时间?
步骤一:
>判断两国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用三种衡量方式的任何一种(本例采用相
对劳动生产率)
计算机
小麦
法国
25
德国
20
结论:法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
势德国在计算机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的判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