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产生于美国,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社会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去寻找。早期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有库利、托马斯、米德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代表人物有布鲁默、戈夫曼等人。?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们之间的互动是以各种符号为中介的。?符号是指所有能够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如语言、文字、动作、表情、手势、物品甚至场景等。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公认的意义。一、早期符号互动论 1、库利的“镜中我”思想 2、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思想 3、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思想 1、从符号互动的角度看社会 2、符号互动中的客体 3、对符号互动基本思想的归纳 4、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原则三、戈夫曼的人际互动分析 1、对社会机构内互动的研究 2、对社会机构以外互动的研究?一、早期符号互动论思想?1、库利的“镜中我”思想?(1)含义?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他以“镜中我”来形容自我是与别人互动的产物。别人好象一面镜子, “我”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并评价自己。?“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2)“镜中我”概念的三个因素(阶段) ? 。? 。? ,例如,自豪、屈辱等。?2、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思想?(1)提出美国社会学家 W·I·托马斯认为,社会学的任务就在于分析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相互调适的过程中出现的那些行为。而人们相互调适的过程是由情境造成的,是个人或群体对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反应。?(2)含义他于是提出“情境定义”的思想:在客观环境与人的行为反应之间有一个主观定义的过程,即“情境定义”。环境变化——情境定义——作出行为“如果人们把一种情境定义为真实的,那么它就具有真实的效果。”?3、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1)心灵 :心灵的本质是一种内在的思维过程,是一种隐藏性的意识活动;它是个人想做某事、去做某事的内在动因。 :心灵的内容由生理性的冲动和反映性的理智共同互动构成。前者是心灵的主体,后者是心灵的客体。 (意识)能力:其一、用符号来表示环境中的客体;其二、暗中排演针对这些客体可选择的行动路线;其三、能够抑制不适当的行动路线, 并选择一种可公开采纳的合适的行动路径。?(2)自我?自我是客我( me )和主我( I)的对立与统一的综合体。?主我也称作“自然我”,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冲动,未经社会化的我。客我是经过社会化的我,是社会化的结果。?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产生自我,主我与客我的互动构成一个呈现于社会经验中的人。?(3)社会 。在米德看来,社会代表着不同个人之间的有组织的互动或定型化的互动,是自我与“他人”互动的产物。 。?社会的内容是由个人和集体互动构成的。这种互动体现于各种各样的符号,因此社会实际上是一个由人创造和使用的符号的总和。?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思想? 1937 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布鲁默创造“符号互动论”(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这一术语,并在 1969 年出版的《符号互动论》一书中将其上升为一种社会理论。 1、从符号互动的角度看社会布鲁默认为,社会是人际间符号互动的结果, 人类社会的最典型特征就是符号互动。
第九章 符号互动论-课件(PPT定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