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 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4月5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除夕: 大年三十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寒衣节:十月初一 元旦:公历一月一日
你知道吗?
春节:
活动:祭祖、祭灶神、拜年、贴春联、年夜饭、守岁、贴窗花、舞狮、逛庙会、踩高跷等。
饮食:饺子、汤圆、腊八粥、腊肉、火锅、年糕、春卷、鱼等。
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宋 戴复古)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守岁(宋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春节对联、祝福语:
,祝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鸡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绚丽的烟花映照着鸡年更加灿烂,灯火辉煌喜笑欢乐声回旋荡漾。祝你鸡年鸿运当头照,幸福美满溢家圆钞票多,身体健康!
,向你问个好,身体倍健康,心情特别好;好运天天交,口味顿顿妙。最后祝您及您的家人:鸡年好运挡不住,鸡年财源滚滚来!
元宵节
活动:吃汤圆赏月、闹花灯、猜灯谜、舞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
青玉案·元夕(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宋 李持正)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活动: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植树、放风筝。
意义: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饮食:寒食,如青团。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 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清明(宋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端
午
节
活动:赛龙舟、端午食粽、挂艾草菖蒲、栓五色丝线、做香包。
饮食:粽子、雄黄酒、五黄等。
谚语: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又叫“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起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活动:祈福、拜织女、吃巧果、染指甲、结扎巧姑、种生求子等。
七夕节
鹊桥仙·纤云弄巧(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唐 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他乡七夕(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中秋节
折桂令·中秋(元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活动:赏月、祭月、吃月饼,团圆。
中国传统节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