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定与刑事证明关系之分析
推定是近年来我国法学研究中颇受人 们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国内外有关推定的 研究成果众多,然而这些成果都未能打破罗 森贝克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发出的谶语: “没有哪个学说会像推定学说这样,对推定 的概念十分混乱。可以肯定地说,迄今为止 人们还不能成功地阐明推定的概念。”⑴的 确,目前我国学界对于推定的概念问题并没 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各种观点之间分歧较大, 并因此而导致在推定的性质、范围、效力、 作用等方面众说纷纭。 对这些基本问题的争 论在很大程度上妨碍着推定研究的深入, 特
别是在推定与刑事证明的关系问题上, 除了
有学者泛泛地提出“推定转移了证明责任, 降低了证明标准”之外,至今未见有专门、 系统的论述,本文拟从推定的这些基本问题 出发,对推定与刑事证明的关系作一番疏浚。 一、推定概念的界定
尽管学界关于推定的概念没有形成统
一的认识,但在推定涉及两个事实即基础事 实与推定事实方面上基本能够达成共识。 比
如,有的学者认为:“所谓推定,是指借助 于某一确定事实 A,而合理地推断出另一相 关事实B存在的的假定。”⑵有的学者认为:
"所谓推定,乃指由法律规定或者由法院按 照经验法则,从已知的前提事实推断未知的 结果事实存在,并允许当事人举证推翻的一 种证据法则。”⑶还有的学者认为:“推定 是指通过对基础事实与未知事实之间常态 联系的肯定来认定事实的特殊方法。”⑷上 述有关推定概念的共同之处均在于认识到 推定涉及两类事实之间的关系, 但分歧在于: 第一,推定所涉及的两类事实之间的关系究 竟是推断、推论还是直接认定 ?第二,这两 类事实之间的推断、推论抑或认定关系的依 据究竟是法律规定还是经验法则,抑或二者 均具?
推定不同于刑事证明中的推断或推论。 推断或推论是指依据一定的证据对待证的 案件事实是否存在做出判定, 其所遵循的从 证据到事实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于推定中
的从基础事实到推定事实的思维模式: 前者
需遵循经验法则和逻辑法则,运用归纳法, 从已知的证据事实推理得出待证事实, 后者
则不存在这样的推理过程,只要基础事实得 到证明,推定事实就被视为得到证明,并产 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基础事实与推定事 实之间不是推理关系,而是直接认定关系。
⑸当然,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之所以能 够建立起推定关系,与它们之间存在着符合 经验法则的常态联系不无关系, 但这种常态 联系并非推定存在的唯一根据,推定的设立 除了要考虑两种事实之间的常态联系之外, 更是基于一定的刑事政策考量,从而体现着 设立者的刑事法律价值观念和一定时期内 的价值选择。
推定作为一种特殊的案件事实认定机 制,其在刑事司法中的价值在于通过降低某 些案件的证明难度,从而达到对某一类或某 几类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难以通过证 据加以证明的行为进行认定并对被告人予 以定罪量刑的效果。因此,推定从本质上而 言是一种定罪机制,其一旦被适用,必然不 利于刑事被告人。从这一点来看,作为被告 人利益保护机制的无罪推定并非真正意义 上的推定。由于推定的确立和适用必然不利 于刑事被告人,其与无罪推定原则存在一定 程度的背离,故应当严格予以限制。根据法 律保留原则,凡涉及到可能剥夺或限制公民 自由、财产权利的事项,必须由法律进行规 定。推定的设立和适用虽然并不必然导致被 告人被定罪和科刑,但却会将被告人陷于这 种危险之中,故也应当由法律加以明确规定, 司法人员不能根据经验法则任意创设和使 用推定。所以我国许多学者认为的推定既包 括法律上的推定,也包括事实上的推定,或 者说既包括立法推定,也包括司法推定是不 正确的,这种观点会导致推定的滥用和对被 告人权利的任意侵犯。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推定的概念应 界定为:为解决证明上的困难,由法律明确 规定的,通过对基础事实的证明从而达到认 定推定事实效果的一种案件事实认定机制。 推定是一项立法技术,而非司法技术,是立 法者在总结司法经验的基础上,基于一定的 刑事政策考量和诉讼价值选择而制定出来 的法律规范。这种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只 要基础事实得到证明且被告人的反驳未能 达到法律的要求,裁判者必须认定推定事实 的成立。
推定的根本特征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 降低刑事证明的难度。我国学界普遍认为推 定降低证明难度的方法就是转移证明责任、 降低证明标准,如认为“在达到证明标准的 问题上,推定要求较低而推论要求较高。在 刑事诉讼中,前者无需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 程度,而后者则必须达到这一标 准。”⑹“推定转移了证明责任,而推论并 未转移证明责任。”⑺笔者认为,以转移证 明责任、降低证明标准作为推定区别于推论 的主要特征,并没有真正揭示出推定发挥作 用的机理,因为推定中既包含了裁判者对基 础事实与推
推定与刑事证明关系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