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艾青诗选》
一、基础知识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保姆》,感情真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和多个版本《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以后又一位推进一代诗风并产生过关键影响诗人,在世界上也享受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异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关键作品,基础反应了诗人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艾青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索人生。她“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她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她
“朴素、单纯、集中、明快”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代表诗人。
二、拓展延伸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她同很多留法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欺侮。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她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立即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么成了她笔名。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假话,全部不会打动大家心。人人心中全部有一架衡量语言天平。
,必需融合在时代痛苦和欢乐里。
,世界没有永恒冬天。
,我们曾经死了大地,在明朗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胸膛里,重新漩流着,将是战斗者血液。
,一棵树,相互孤离地兀立着,风和空气,告诉着它们距离。不过在泥土覆盖下,它们根伸长着,在看不见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三、出色赏析
当拂晓穿上了白衣
艾 青
紫蓝林子和林子之间
由青灰山坡到青灰山坡,
绿草原,
绿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乳液似烟……
啊,当拂晓穿上了白衣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最终时间。
看!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路上
【点拨】
这首诗是写拂晓时田野上景色及自己感受。诗歌一开始,作者就精心选择了三个色彩词“紫蓝”“青灰”“绿”,为读者勾勒了一幅鲜明、友好画面。在以上静态描绘基础上,又以“草原上流着”,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而用
“乳液”来形容烟,将烟清新、流动等描绘出来,可谓神来之笔。于是,第二节开头,诗人似乎也忍不住,直抒胸臆地赞叹:“啊,当拂晓穿上白衣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结尾句“微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最终时间”,蕴含深刻哲理,“拂晓”象征新生力量,“灯光”象征衰落力量,旧事物是不管怎样也抵挡不住新事物脚步。
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地域
在无数枯干了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轮子
发出使阴暗天穹痉挛尖音
穿过严寒和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悲伤
在冰雪凝冻日子
在贫穷小村和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深深辙迹
穿过宽广和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悲伤
1938年初
【点拨】
1938年初,诗人从阴冷武汉来到了战火日渐迫近黄河岸边,写下了近十首质朴而凝重小诗,《手推车》是其中一首。这首诗只有短短二十行,勾勒出一个真实令人为之心碎情境。全诗没有一个多出字,每一个正确而沉重词语全部蕴含着历史、苦难真实感,它们如手推车那沉沉独轮辗压在读者心灵上。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激怒风,
和那来自林间无比温柔拂晓……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何我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点拨】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汇总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