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节金融学年会入选论文摘要一、国际金融 1组——人民币汇率和汇率制度 1 、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经济效应实证研究吴丽华、王锋:厦门大学金融系副教授内容摘要:运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和协整理论,测算 1984-2004 年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季度状况,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在此期间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币值低估和三个阶段的币值高估。结合这 21 年间中国主要内外经济指标的增长率, 划分阶段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经济效应,可以发现较大幅度的实际汇率错位对涉外经济变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而实际汇率错位幅度在± 10% 以内,不会对经济产生较大危害,经济系统本身可自动调节。另外,实际汇率错位对涉外经济变量的变动有非常好的解释作用,这反过来证明,对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状况的测算是准确的。 2 、对中国资源“瓶颈”条件下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学分析刘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院长,北航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 在中国资源约束条件下, 人民币升值降低了进口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成本, 可以缓解能源等资源压力;但人民币升值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出口,对外部均衡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在内外均衡框架下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做了尝试性的分析,导出了一个内外均衡条件下汇率水平的经济学逻辑模型,但有待于实证。同时,本文提出了几点不成熟的宏观政策建议。 3、利率平价论适用于人民币的远期定价吗? —新台币、韩元与人民币远期汇市的比较丁剑平:上海财大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博导黄海洋:上海财大硕士 2 内容摘要: 本文对利率平价论进行了经验研究,其结果支持了新台币、韩元和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的定价符合利率平价论。然而,该理论的适用性仅仅限于 3 个月期, 它不完全适用于 6 个月期, 基本不能用于 12 个月期的远期定价。同时运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对汇率收益率的波动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新台币和韩元市场对冲击的应对性强,而人民币则相对较弱。在汇率收益率与利率结构的协整关系上也显示了三个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新台币最强,韩元次之,人民币还有待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是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它首先必须具备完善的远期市场,因为伴随着改革会产生波动和暴露风险,通过远期汇市衍生品可以规避风险。准确预测远期汇市会促使即期汇率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需要有完善的远期市场, 而远期市场的完善的前提是利率的市场化。国内外金融的一体化程度有利于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4 、我国汇率制度的政策选择——基于一篮子钉住制的实证研究赵进文:东北财经大学统计系教授高辉: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生褚云皓: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职员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两极汇率制度的分析,借鉴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变迁的经验,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是适应于我国目前经济形式的汇率制度建议以美元( USD )、日元( JPY )、欧元( EUR )、港元( HKD )、韩园( KRW )、台湾元( TWD )、英镑( GBP )、和澳元( AUD ) 等八种货币为篮子货币,采用协整理论以及基于 VAR 的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篮子货币汇率均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趋近于 1 。人民币汇率转向盯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具有很好的弹性。针对稳定贸易为目标的政策选择,计算了篮子货币的最优权重。最终基于我国的实际汇率数据,构建了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模型, 由此获得了一篮子汇率制度下的模拟汇率值。把模拟汇率值和我国目前名义汇率值相比较,分析了一篮子汇率制度的优势。 5 、实际汇率与就业——基于内生劳动力供给的跨期均衡分析 3 鄂永健: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沈阳师范大学经管学院讲师丁剑平: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摘要:本文在个体跨期最优模型中引入内生劳动力供给,并同时假定对资本流动存在限制,以此来分析实际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当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即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比较小时,实际汇率贬值才会促进就业的增加, 反之汇率贬值使就业减少。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 消费者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会比较大,因而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会有利于就业,对中国的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鉴于从长期来看中国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有下降的趋势,过分的依赖于低币值的汇率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是不可行的。 6. 人民币汇率回滞问题的理论与实证分析陈平: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谭秋梅:中山大学内容摘要: 人民币是否存在回滞问题关系到我国汇率政策的效果。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对汇率回滞问题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了拓展。在理论上建立了供求关系分析框架,尝试更系统地分析汇率回滞对汇率传导机制的影响;在实证上应用了 SUR 模型,运用多国数据从供给、需
金融学年会入选论文摘要.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