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小车
创意设计制作指导手册
江苏省天一中学人工智能社团
指导老师:邓一波 俞金炎
二零一一年三月
目 录
机器人概述
1,机器人小车硬件结构解析
*机器人小车编程语言及环境
四,智能机器人小车安装,调试
五,智能机器人小活动方案及创意案例
第一章 机器人概述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机器人的由来
机器人是20世纪才出现的新名词。1920年,捷克剧作家Capek在他的〈〈罗萨姆万能 机器人公司()》剧本中,第一次提出了机器人( robot )这个词。robot是从古代斯拉夫 语robota 一词演变而来的。robota本是强制劳动的意思, Capek在二十世纪工业革命后技
术和生产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根据它造出具有 "奴隶机器"含义的新词robot o它反映着人类
希望制造出象人一样会思考,有劳动 的机器代替自己工作的愿望。但在当时,机器人一词
也仅仅具有科幻意义,并不具备现实意义,真正使机器人成为现实是 20世纪工业机器人出
现以后。
人类发展到20世纪,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从事简单重复工作的人们强烈渴望有某种能 代替自己工作的机器出现,在 这方面的研究,美国的英格伯格和德沃尔走在了前面。
1954 年,电子学家德沃尔获得了一项 "可编程序机械手"的专利,这是一种象人手臂的
机械手,它按程序进行工作,这种程序可以根据不同工作需要来编制, 因此,具有通用性和
灵活性,由此,热衷于机器人研究的物理学家英格伯格想到, 如果能制造出这种机器,可象
人一样学习别人干活的动作,之后便能自动重复进行操作。于是,在 1958年,英格伯格和 德沃尔联手制造出第一台真正实用的工业机器人,并很快得到了应用。 随后,他们成立
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一一尤尼梅逊公司, 并将第一批机器人称为"尤尼梅物",意
思是"万能自动",英格伯格因此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1984年,他还预言:"我要使机 器人擦地板,做饭,洗刷我的汽车和检查安全 ”。
机器人发展的三个发展阶段
随着人们对机器的研究,机器人也在进步,按其发展过程机器人可分为三代:第一代 是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尤尼梅特”和”沃尔萨特兰”这两种最早的工业机器人是示教再现型机 器人的典型代表。它由人操纵机械手做一遍应当完成的动作或通过控制器发出指令让机械手 臂动作,在动作过程中机器人会自动将这一过程存入记忆装置。 当机器人工作时,能再现人
教给它的动作,并能自动重复的执行。 这类机器人不具有外界信息的反馈能力, 很难适应变
化的环境。
第二代是有感觉的机器人:它们对外界环境有一定感知能力, 并具有听觉、视觉、触觉等功
能。机器人工作时,根据感觉器官(传感器)获得的信息,灵活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保证 在适应环境的情况下完成工作。 如:有触觉的机械手可轻松自如地抓取鸡蛋, 具有嗅觉的机
器人能分辨出不同饮料和酒类。
第三代是具有智能的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是靠人工智能技术决策行动的机器人, 它们根
据感觉到的信息,进行独立思维、识别、推理,并作出判断和决策,不用人的参与就可以完 成一些复杂的工作。日本研制的能演奏数首曲目 quot;瓦伯特”2号机器人,已达到5岁儿童
的智能水平。目前,智能机器人已在许多方面具有人类的特点, 随着机器人技术不断发展与
完善,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将越来越接近人类。
机器人的定义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 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
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机器人学的进展
机器人的偿还期理论促进对机器人产业的投资。 日本后来居上,成为“机器人王国”机
器人产业在全世界迅速发展应用范围遍及工业、科技和国防各个领域。形成新的学科 -----
机器人学 机器人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机器人结构与分类
机器人系统的结构
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等组成。
执行机构即机器人本体,其臂部一般采用空间开链连杆机构,其中的运动副(转动 副或移动副)常称为 关节,关节个数通常即为机器人的自由度数。根据关节配置型式
和运动坐标形式的不同,机器人执行机构可分为直角坐标式、圆柱坐标式、极坐标式和 关节坐标式等类型。出于拟人化的考虑,常将机器人本体的有关部位分别称为基座、腰 部、臂部、腕部、手部(夹持器或末端执行器)和行走部(对于移动机器人)等。
驱动装置是驱使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构,按照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信号,借助于动力 元件使机器人进行动作。它输入的是电信号,输出的是线、角位移量。机器人使用的驱 动装置主要是电力驱动装置,如步进
智能机器人小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