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 述
第1节 规划编制背景及依据
§ 规划编制背景
跨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交通部研究制定了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宏伟目标。为此提出了在2020年前后,要努力完成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交通运输支持保障系统即“三主一支持”系统的建设。水运在我国的交通运输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能否四通八达、流转顺畅,是关系到一个地方经济和社会能否有效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关系到重庆市能否完成中央赋予其带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确保重庆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重庆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先后多次召开了有关重庆市交通建设的工作会议,强调了新时期加快重庆市交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交通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特别是提出了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战略规划和奋斗目标。
重庆市具有优越的水运条件,特别是三峡库区按135m水位蓄水和二期移民完成后,航运条件大幅度改善,货物运输持续增长。沿江各区县有关部门和交通企业对水运建设十分重视,对港口、航道建设热情高涨。为落实市交通工作会议精神,理清新时期涪陵区的水路交通发展思路、目标和工作重点,发挥涪陵在重庆市中部的中心城市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渝东南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和乌江航运的持续健康发展,以适应涪陵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长江上游枢纽港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按照国家《港口法》的规定要求,涪陵区委和区政府决定,对重庆港涪陵港区进行总体布局规划研究。受涪陵区交通委员会的委托,重庆交通学院会同涪陵区交通委员会、涪陵区港口规划建设办公室和港航局,开展了《重庆港涪陵港区总体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
本次规划重点研究重庆港涪陵港区的吞吐量预测、涪陵规划城区范围内的作业区布局、岸线利用和建设规划等方面的内容。规划基础年为2003年,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2020年。
§ 规划编制主要依据
⑴ 重庆市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01-2020),渝府[2002]232文批复;
⑵ 重庆市航运中心建设规划(送审稿),2003年12月;
⑶ 重庆市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涪陵区人民政府,2001年6月;
⑷ 重庆市涪陵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涪陵区计划委员会,2003年7月;
⑸ 涪陵区2003-2010年交通综合建设方案的初步设想及2020年展望,涪陵区交通委员会,2003年4月;
⑹ 重庆市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
⑺ 重庆市涪陵区港口岸线规划(初稿),重庆市涪陵区港航管理局,2003年9月;
⑻ 重庆市涪陵区锚地规划(初稿),重庆市涪陵区港航管理局,2003年9月;
⑼ 重庆市涪陵区近期建设规划,涪陵区城市规划管理处,2003年8月;
⑽ 涪陵区旅游发展规划(2001-2015),《涪陵区旅游发展规划》课题组,2002年7月;
⑾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涪陵港口总体布局及码头设施复建规划,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1995年8月;
⑿ 涪陵区1997~2003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涪陵区统计局;
⒀ 涪陵区1997~2002年社会运输量统计资料,涪陵区交通委员会;
⒁ 涪陵港1997~2002年吞吐量统计资料,重庆市涪陵区港航管理局。
第2节 规划目标、原则
§ 规划目标
以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库区航运条件显著改善,重庆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航运中心为契机,以三峡工程涪陵港口淹没复建为基础,用约20年时间,
将重庆港涪陵港区建成为港区布局合理、专业分工明确、功能比较齐全、设施设备比较完善、能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现代化港口;适应涪陵以及渝东南、黔北地区对水运的需要,成为经济腹地资源开发、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基础;成为具有运输组织、中转换装、装卸储存、多式联运、通信信息以及生产、经营、管理和生活辅助服务等多项功能的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
§ 规划原则
⑴ 与腹地经济发展建设协调、适应的原则;
⑵ 与陆运交通系统配套、协调原则;
⑶ 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坚持深水深用的原则;
⑷ 与重庆航运中心建设紧密结合的原则;
⑸ 与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协调配合的原则;
⑹ 港口向大型化、专业化发展和港区分工、功能明确的原则;
⑺ 远近结合、实用和适当超前原则。
第3节 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
§ 规划期限
规划基础年
重庆港涪陵港区总体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