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长生殿》整理演出剧本初探】 长生殿剧本
今天,我们能够有机会将昆剧全本《长生殿》搬上舞台,是上天赐予的幸运。我们在跨越3个年度的排练中经历的种种艰难,换来了在中录:20XX年5月29日,上海昆剧团在上海兰心大戏院演出全本《长生殿》揭幕,延续了300年前全本《长生殿》的演出,第一个演出季20场一气呵成,10月27日至11月4日,第二个演出季演出12场,两个演出季上座率均为90%,票房合计人民币120万元;20XX年4月30日至5月3日,在北京保利剧场演出4场,上座率同样达到90%,票房人民币120余万元。这样的情势还将有可能持续下去。回想20XX年严冬的一个夜晚,我面对清代洪�先生的《长生殿》剧本,着手进行演出本的整理创作时,心中交织着既敬畏又胆怯的不安情绪。而《长生殿》是昆剧文本经典的代表作,要将这部文物剧本,幻化成今天舞台上活生生的戏剧,这又是多么巨大的动力!
《长生殿》是真正的“传奇”。洪�先生的文字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读起来常会感受到天人合一的飘逸;他笔下的人物在地狱、人间、天上自由走,人、鬼、仙之间倾情交谈,因为爱而生死无界;安禄山谋反这一贯穿全剧的政治历史事件,以跌宕的戏剧性带动全剧情节的进展,帝妃之尊的唐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最终被揭示为是至情至爱的一对男人和女人;风趣的群众场面透露出唐代天宝年间的民风、民情……但是,原封不动地将《长生殿》搬上舞台是不可能的,如何将他的古典美与现代剧场交相融汇,这是我们要做的功课。
体现古典美的前提是尊重原著,张扬原著的文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继承昆剧以演员精湛演技、演绎完整文本的传统,以此作为确定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演出的特征。了解、揣摩现代观众看戏的心理,也就是探索在现代剧场演出经典剧目、舞台呈现如何引领观众欣赏,又适应观众的需求。演出剧本整理是全剧创作的第一环节,经过反复推敲和试验,最终确立“删繁就简,调整结构,保持抒情性,加强故事性”为整理演出剧本的原则。
当前剧场演出的节目,通常在两个半小时完成。就是说,要将《长生殿》分割成若干个两个半小时的文本,每一本相对独立,又互相衔接。生活在快节奏中的观众,可以选择观看全本或是只看一部分,而每一本必须能够反映出全貌的精彩。最初,我将全本划分为五本,学习章回体小说的形式,每一本结尾处均留下悬念。原设想将剧中宫廷梨园班首李龟年请出来担任“说书人”,组织、贯穿全剧表演进程,戏里戏外自由出入,寻找想象中的300年前家班演出时的遗风,由表演艺术家计镇华扮演李龟年,他定会将全剧的演出串联得有声有色。如果这样,《长生殿》累计演出时间将远远超过10小时,太长了。这个设想最终被压缩为四本所代替,就是现在的《钗盒情定》《霓裳羽衣》《马嵬惊变》《月官重圆》的结构,累计演出10小时。看似“闲笔”的折子《偷曲》、《献饭》、《看袜》、《私祭》、《驿备》、《改葬》、《雨梦》、《怂合》,其实与主干是有机联系的,有些已经排演,因为时间所限,不得已又合弃了。因为《私祭》一折具有劫后余生、故人重逢的悲凉意味,能够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现只能纳人中英文对照的《长生殿》演出剧本,并在《弹词》一折收尾处,对贯穿人物永新和念奴的命运做了最后交代。在实际演出中《弹词》一折的结尾是按原剧本演的,李龟年巧遇知音,食宿有了着落,演员最后流露喜悦
全本《长生殿》整理演出剧本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