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pdf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1章第1章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

Copyright©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
双向楼板肋梁楼盖
≤l2 /l1≤,按双向板计算
双向传递荷载,两个方向均配受力钢筋
板传给支座的压力沿
边长非均匀分布,在每
边中心处达到最大值
双向板受均布荷载变形图
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
双向板试验研究

板底面裂缝荷载增大,板底出现第一批裂缝
板底裂缝沿对角线方向朝四角扩展
板顶出现垂直于对角线方向的环状裂缝
板顶面裂缝
板顶裂缝出现使得板底裂缝迅速开展
板破坏
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
弹性理论计算方法

用弹性理论分析平板的内力与变形较麻烦,按计算机的
计算结果制成表格,供设计时查用(附表2,边界支承分
为六种不同的情况,其中μ=0)
M=表中系数×ql² 当μ≠0时,
mx’= mx +μmy
M ——单位板宽内的弯矩; my’= mx +μmy
板的较小跨度
l ——钢筋混凝土板取μ=1/6
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
弹性理论计算方法

支承梁抗弯刚度很大,忽略垂直变形
计算假定
支承梁抗扭刚度很小,可自由转动

(1) 按全板各区格满跨布置 g+p g+p g+p g+p
(2) 内部区格按四边固支的单块双向板 g+p g+p g+p g+p
(3) 边区格的边界支座按实际情况确定 g+p g+p g+p g+p
g+p g+p g+p g+p
内支座按固定支座考虑,再查表按 g+p g+p g+p g+p
单块双向板计算
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
弹性理论计算方法

(1) 可变荷载最不利布置为棋盘形布置
(2) 计算g+p/2满布作用
g g+p g g+p
内部区格看成四边固支的双向
g+p g g+p g
板;边区格按实际情况;查表计算
g g+p g g+p
(3) 计算p/2、-p/2间隔作用 g+p g g+p g
内部区格看成四边简支的双向 g g+p g g+p
板;边区格的外边界支座按实际情 g+p/2
况,内支座按简支情况;查表计算
+p/2
(4)叠加两种荷载下的跨中弯矩
-p/2
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
弹性理论计算方法

沿板长跨方向——梯形分布
梁的荷载分布简化
沿板短跨方向——三角形分布
p
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内力
p
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
塑性理论计算方法
板的三种破坏模式
倒锥形破坏
最基本的破坏模式
向下(倒)幕形破坏
当板底跨中部分钢筋过
早地弯起或切断时,剩
余的钢筋有可能承担不
了该处的正弯矩,而比
跨中心先出现塑性铰线,
形成倒幕形破坏模式
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
塑性理论计算方法
板的三种破坏模式向上(正)幕形破坏
g+p g g+p
g g
g+p
g+p g g+p
连续双向板当有棋盘式间隔布置的可变
荷载时,有可变荷载区倒锥形破坏,无
可变荷载区则向上鼓起呈幕形破坏。
这是由于从支座上板顶伸出的受拉钢筋
过早下弯,剩余板顶受拉钢筋承担不了
该处的弯矩值,形成正幕形破坏模式。
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
塑性理论计算方法
倒锥形向下幕形向上幕形
在最大裂缝线上,受拉钢筋屈服,承受的内力矩即为极限
弯矩,此裂缝线具有较强的转动能力,称为塑性铰线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具有一定的塑性性质和塑性变形能力,采
用塑性理论进行计算与实际较符合,且可节省钢筋。
双向板为高次超静定结构,按塑性理论求精确解很困难,只
能求得上限解和下限解。常用方法有极限平衡法和能量法
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机械CAD论坛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