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和单位《内
部控制实施办法》 有关规定, 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 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工作组织
(一)组织保障
本单位成立以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为决策机构, 计划财务处为牵头 部门,业务部门为主体责任部门的风险评估工作机构。具体而言: 风险评估决策机构人员构成:
牵头部门主要参与人员:
主体责任部门参与人员:
(二)风险评估范围
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机关层面风险和经济业务 活动层面风险。 其中经济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涵盖预决算业务、 收支业 务、政府采购业务、建设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合同业务。
(三)工作程序
按照风险识别、 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报告的基本工作程序,结 合本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实际情况, 实行单位层面风险评估与业务层 面风险评估并行, 主体责任部门对相关业务层面风险归口管理的风险 评估机制。具体程序如下:
风险识别
按照归口管理的基本原则, 由计划财务处负责单位层面风险识别 工作,主要辨识与风险评估机构保障、经济业务活动决策机制、经济 业务活动责任机构与人员、会计控制、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等单 位层面内部控制相关的风险因素。
业务层面风险因素由归口管理处室负责识别相应的风险因素, 其 中计划财务处负责预算业务, 收支业务方面的风险识别; ** 处负责政 府采购业务方面的风险识别; ** 处负责建设项目方面的风险识别; ** 处负责合同控制方面的风险识别; ** 处负责资产管理方面的风险识 别。
风险识别工作完成后形成单位风险数据库。
风险分析与评价 以“谁归口,谁分析”为基础,并采用二级风险分析机制完成风 险分析与评价工作。
一级风险分析: 按照风险识别工作的归口分工安排, 各处室完成 风险识别工作后, 应当及时对所有识别的风险从发生可能性与影响程 度两个维度进行风险分析, 并根据初步分析形成的定量结论为基础对 所有风险因素从定性角度确定 “重大风险”、“重要风险”、“一般风险”。
二级风险分析: 计划财务处汇总各处室风险分析初步结论, 形成 单位整体层面一级风险结论并进行复核整理后, 提交单位内部控制工 作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分析。 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最终认定的风险等 级即为单位风险分析与评价结论。
风险评估报告
计划财务处总结风险分析工作过程与结论, 编制本报告, 并提交 至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审批。 风险评估报告分发至所有经济业务活动主 体责任部门作为本处室指导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主要关注风险
(一)单位层面
1.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未实现有效分离、权责不明或 不对定、不相容职责未分离,导致内部控制主体责任不明确。
经济活动权力运行机制不固化、 内部监督机制弱化, 导致经济 业务活动决策不科学或不合理;
部分岗位人员胜任能力不足, 或工作态度不积极导致不能及时 高效的完成相关工作,影响单位经济活动运行效率;
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顺畅, 经济活动信息延迟 传递导致财务记录与实际经济业务活动脱节;
信息系统没有覆盖经济业务活动的所有方面, 从而影响单位运 行效率。
—3—
二)业务层面
预决算业务:预算编制过程中机关内部各处室间沟通协调是否 充分,
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