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有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页眉. 页脚. 读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有感读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有感子蕴的回忆录《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是少有的我喜欢看的描写共和国成立前后出生的一代人成长经历的作品。作者用生动活泼的语言, 剖白心声地和你讲述她 40 年的人生经历,就好似活生生的子蕴坐在你对面。不同的人看了这本书几乎都说好, 这是因为书写得确实好。好就好在客观真实, 好就好在坦荡无私, 好就好在语言传神。我最赞赏的是子蕴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第四章“峥嵘岁月不峥嵘”的开篇语中,子蕴写到: “时代的大潮把我卷出北京,时代的大潮又把我冲了回来。但我可以骄傲地说, 这十年我没有虚度。出于本性, 我踏踏实实工作, 认认真真干活, 生活得很充实。尽管吃了许多苦, 受了许多罪, 但我并没有垮掉。这十年使我经风雨、见世面, 使我坚强, 使我豁达, 没有这十年的历练就没有我后半生的成熟。尽管这不是我个人的选择, 是我们这一代人逃不掉的宿命; 尽管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东北那一片黑土地。”这一段话是子蕴积极面对人生的很有代表性的表述。站在整个人生的高度, 个人总会遇到不可抗拒的不利环境, 更何况是文革那样整个国家民族的灾难。既然无法回避, 就要积极面对。何为积极面对, 就是环境再乱不失做人的底线, 条件再苦尽量保持正常的心态, 眼前再难也对今后抱有希望, 把艰难困苦看成对自己意志品格的磨练。人的一生总是坎坎坷坷的, 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坎坷罢了。在面对上山下乡这个 1700 万城市知识青年共同的命运大坎坷时,每个知青又有各自不同的当时的心里、表现和后来的回味。接受文革期间强加于人、动辄扣帽子的教训, 让我们尊重每个人各自对下乡的体味和感受吧。在这点上, 子蕴做得也非常好, 博客关掉评论栏, 书评来文照登, 读者心里品评, 这就是“豁达”。我年长子蕴两岁, 经历大体相同。阳光明媚的小学和中学, 乌云滚滚的文革, 知青下乡的洪流……然而也有不同, 我生在农村, 长在农村,7 岁进京上学。一直到初中毕业, 我几乎每个寒暑假都回农村老家度假期干农活, 合作社、人民公社、自然灾害时期我都经历过, . 页脚. 苦, 农活的劳累我都深有体会。记得有一次擗高粱叶子, 太阳顶头高照, 高粱地里密不透风, 人好像进了大蒸笼, 手抓沾满腻虫的高粱叶子擗下来背在后背上, 而且越来越沉, 我差点中暑晕倒在地里。这样的经历和磨练, 再加上自小读了些书, 使我对生活在城市或农村看得并不是很重。在文革把我“内定保送国外上大学”的去向吹掉后, 面临离校分配去向时, 我有几种选择: 留校做中学教师、参军、北京工厂工人、北京郊区小学教师、黑龙江国营农场农业工人( 当时尚未组建兵团), 农村插队。我不愿当教师, 为让我留校学校阻止我参军, 我不愿参与竞争仅有的几个工人名额。在农场工人和农村插队之间, 我选择了农场。我看过电影《老兵新传》,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的火热生活影响了我。记得我小学时曾想长大了当一名勘探队员, 是受了一首《勘探队员之歌》的影响。农村插队肯定比农场苦得多, 我还是去农场吧。所以, 我到黑龙江农场是平平淡淡的心态, 既不是满怀豪情战天斗地, 我从来不说扎根的话,也不是被迫无奈苦度时光,我是去参加社会实践。我离京没有神伤和眼泪,我是来过一种新样的生活了。由于吃苦的思想准备较充分,到农场一看,优美的自然

读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0610886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