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总 学 时:32
实践学时:16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课程性质
工业机器人课程是机电一体化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技术课,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的容。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机器人技术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教学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应知、应会”的原则,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覆盖面为重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重点通过对主流工业机器人产品的讲解,使学生对当前工业机器人的技术现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前导;
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通过简单具体的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领域的知识。
三、课程设计思路
以点带面,讲解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课程主要可以分为机械、运动、控制、感觉等几个部分,容较多。课堂教学上,我们使用重点突破的方法,讲解一个或者两个典型的实例,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带动整个知识面的学习。
我们让学生联系已学各门科目的知识点,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由于涉及的已学课程较多,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前面课程的遗忘率不容忽视,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我们还要做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从而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本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
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运用:板书、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尤其是在机械部分,考虑到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的使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工业机器人各部分的工作原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工业机器人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器人设计和使用方面基础知识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研究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基本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基本概念、机器人运动学理论、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
1、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系统设计方法,具有进行总体设计的能力;
2、掌握工业机器人整体性能、主要部件性能的分析方法;
3、掌握工业机器人常用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具有进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
4、了解工业机器人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二、职业能力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由来与发展、组成与技术参数,掌握机器人分类与应用,对各类机器人有较系统地完整认识。
2.了解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能进行简单机器人的位姿分析和运动分析。
3.了解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包括机身及臂部结构、腕部及手部结构、传动及行走机构等。
4.了解机器人轨迹规划和关节插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5.了解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构成、编程语言与编程特点。
6.了解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及
工业机器人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